【文档说明】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docx,共(1)页,20.90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243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求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本节课,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知识的掌握较为自然而扎实,学生的思维也成螺旋式上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几点反思如下:1、恰当地把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中来。我利用了101教育ppt进行互动教学,录制了微课小
视频辅助学生自学等,取得良好的效果。2、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单。在学习任务单的驱动下展开教学,采取学生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给每个孩子创造发言或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产生思维的碰撞,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3、抓住学生思维的生长点,层层递
进,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从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定义出发,鼓励学生独立尝试,迁移以往用列举法和筛选法求最大公因数的学习经验,很自然地探究出用列举法和筛选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步骤,从而突出了重点。然后从学生刚学会的列举法和筛选法出发,当他们兴致勃勃地用刚学会
的方法来求60和42的最小公倍数时,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而对比个别同学通过预习懂得用短除法来求最小公倍数又快又准的时候,心里就会产生落差,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求知欲,以此为生长点,这时利用微课小视频,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自学效果,
最后老师结合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方法,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从而突破了难点。4、注意数学的严谨性,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的时候,通过对比写两个数的倍数时后面有没有写省略号适时地提醒学生数学要注意准确性和严谨性。整节课通过学生动手探
究,交流讨论,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