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获奖教学设计(1).docx,共(6)页,39.46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232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6最小公倍数【教学内容】分数的大小比较——最小公倍数【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最小公倍数,学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会求两种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在异分母分数大小
比较的活动中,经历认识最小公倍数的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2.难点: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呼
啦圈【教学过程】—、旧知铺垫比较大小。和;和;和;和1.学生进行通分,后比较大小。2.说一说各组分数分别以什么数作公分母。32435343749765542/63.什么叫通分?通分后的分数什么不变,什么变了?二、
探索新知1.教学例题。红红和聪聪比赛打字,两人打同样的一份稿子,谁打得快呢?聪聪:我打完稿子用了小时。红红:我用小时就打完稿子了。(1)出示教材例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通分后,比较分数大小,判断谁打字打得快)(2)通分,汇报结果。==;==>,所以>。==;==>,所以>。(3)
议一议: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之处:都以公倍数为公分母进行通分,变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不同之处:公倍数(分母)不同。说一说你有什么看法?(分母小比较简单一些)2.教学例题。(1)找4和6的公倍数。①游戏并分别写出4和6的倍数。4的
倍数有:4、8、12、16、20、24……6的倍数有:6、12、18、24……6543654645242043646324182420241865436526251210433433129121012965433/6②找出4和
6的公倍数。4和6的公倍数有:12、24……4和6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什么?(12)(2)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①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明确说明: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
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②想一想: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没有最大的公倍数,因为自然数是无限的)(3)练习,用列举法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7和86和92和73.试一试。出示题目: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7和8;
8和16;100和25;2和13;49和7;12和36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4.说一说。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三、课堂小结1.说一说你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认识。2
.怎样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四、作业P21练一练1、2题【教学反思】4/6一、能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学前,我了解了学生在这节课前已有的知识背景,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然后汇报个性化的解题方法。在不断的交流汇报中,学生发现了有特殊关系的两
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教师又让学生举实例进行验证。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是它们中的较大数。再应用这一发现进行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比较、反思等活
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二、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教学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在经历求的过程后,又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汇报自己的想法,把被动的认知改成了主动探究。在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索中,学生发现了新知识的特点,又在不断的比较中,知道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异同。就这样,在整理、归纳、交流的活动中丰富了数学
活动的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堂课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三、存在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比较紧张,对这么大的场面缺乏实际经验,漏洞较多。1、对学生的表扬、激励性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真正起到多大作用。2、开头的引入比较牵强,由于师生紧张,走了弯路。
应深入研究,因为开头的引入很重要。3、过渡语的使用教师进行了精心设计,但对于课堂教学没多大的激励作用。应用朴实的语言。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研究教材,多与同伴交流、合作,真正领5/6会冀教版教材编者的意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