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共(3)页,5.14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193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条形统计图的再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201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第4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将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在问题冲突的解决过程中体验“一格表示几”。2.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
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教学重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个单位。教学难点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教学具准备课件和学习材料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看看四(1)班同学喜欢的一种早餐统计表。今天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新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再次复习条形统计图能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的特点。二、探索发现(一)对比认识一格代表1和1格代表2的条形统计图1、出示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2个单位的统计图,观察思考:(
1)如果选择其中一种你会选择哪一个?你为什么选择1格代表2个人的呢?(2)最喜欢哪种早餐的人最多?1.你认为哪幅图表示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设计意图】既复习巩固了用1格代表1和代表2,又让学生通过对
比再次感知用1格代表2的优势。(二)对比认识一格代表2和一格代表5的条形统计图1、出示四年级3个班喜欢早餐统计表,学生在学习材料上选择其一画出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2、展示两种条形统计图并对比分析。(1)一格代表2的统计图能看出喜欢哪种早餐的人最多?一格代表
5的统计图呢?1.你选择的是哪一个条形统计图?为什么?【设计意图】随着数据的逐渐增大,是要用1格代表2还是1格代表更大的单位,这是学生思考的问题,但是通过之前的铺垫,学生很自然地选择用1个代表5更合适。(三)认识一格代表比5还要大的条形统计图1、出示四年级整个年级喜欢早餐统计表,应该用
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合适呢?2、师展示生活中两张一格代表200,500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多少个单位?他们为什么要1格代表那么大的数字呢?3、小结:看来制作条形统计图要根据数据的多少来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数据较大,1
格代表的数据也要较大。【设计意图】数据再次增大,学生在已建立的数字模型中,很自然地认识到数据较大,1格代表的数据也要较大。三、知识应用1、完成课本“做一做”------新百电器商场销售一周情况统计图【设计意图】巩固1格代表5的练习,并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第27届
-31届奥运会中国金牌数统计图【设计意图】既是拓展学生对横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又让学生认识1格代表5的数据也能表示不是5的倍数的数据。此外,通过此练习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1.四年级和五年级投球数量统计图【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在条形统计图
中比较两个量的多少,必须统一每一格代表的单位,而且最好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四、拓展应用分析三年级单人2分钟跳绳比赛决赛成绩条形统计图。【评析】学生已建立了条形统计图随着数据变大,1格代表的数据也要增大的模型。而实际生活中数据大
,但是数据比较接近并不一定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合适,而是用1格代表1个单位更合适。•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条形统计图有了怎样的再认识?【总评】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而展开。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就需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
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展示数据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回答问题、做出判断。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有机会从这些情境中发现并主动提出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来
回答的问题,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分析,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或使问题得到合乎情理的解释。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合适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引入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学会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条形统计图,结合数据分析的过程,体验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