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2.doc,共(4)页,3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02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2、在进行“探索与发现”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取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2、通过对卫星运行知识的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科学、爱
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1、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1、复习旧知课件出示习题:有口算和竖式计算,还有很多是估算的……。
(1)口算练习:8×90、23×2、40×70、27×3、250×4。(2)估算练习:23×19(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把23看作20,把19也看作20,20×20=400,所以23×19的积大约等于400。)(3)笔算练习:23×192、创设情境课件出示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卫星运行时间”,介绍我
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历史事件及其价值。板书课题并出示情境图“卫星运行时间”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列式(1)呈现问题: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钟,这颗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2)学生审题后列出算式。(预设:114×21或21×
114)(3)同桌交流所写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114表示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钟,21表示绕21圈,那卫星绕地球21圈所需要的时间就是21个114分钟,可以用乘法114×21或21×114来表示。)2、估算学生在独立估算114×21的基础上交流估算方法
:(预设方法一: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积大约是2200。但原来的两个乘数114和21都比看作的这两个整十数110和20要大一点,所以114×21的积应该比2200大一些。预设方法二:把114看作120,把21看做20,120×
20=2400,因为一个乘数看的大一些,另一个乘数看的小一些,所以114×21的积大约是2400。)3、精算大家可以动笔算一算,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后全班反馈:预设方法一: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预设方法二:11
4×21=114×7×3=798×3=2394预设方法三:(竖式计算)预设方法四:(表格法)附:预设方法三和方法四的相关图片。(注: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方法随机对课堂进行调整,在交流分析多样化算法的算理过程中注意对算法进行优化,同时注意某些算法与竖式算法的算理联系。尤其在研究竖式的方法中,要引导
学生说清楚每一步计算的算理。)4、补充横式得数和答语规范书写。5、回顾总结。(1)师:谁能再来说一说114×21的笔算方法?(2)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重点: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所得积的末位就要
和这一位对齐。)(教师特别提醒:在学生列出算式之后设计了交流算式意义的环节,旨在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真正理解运算意义;估算环节的设计在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为下面的运用“估算”检验打好基础;在多样化的算法呈现之后重点研究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迁移,在计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清楚每一步计算的算理;之后的回顾总结在强化巩固的基础上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旨在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1、填一填:课件出示。2、
试一试:教材P43试一试。3、森林医生。课件出示。4、比一比哪组算的有对又快.课件出示。5、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1)出示情境图,说一说情境中的信息,然后请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2)出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四、
总结收获,拓展延伸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认为自己哪些掌握的比较好?哪里还需要再加强?引导学生说一说,进行自我评价。五、布置作业教材34页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