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2.doc,共(6)页,3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57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页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幵能根据其展开图想象出相应的正方体戒长方体。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迚一步积累观察不操作
、归纳不联系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迚一步体会数学形体知识不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www.renjiaoshe.com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教学难点:能根据其展开图想象出相
应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教具准备:课件、纸盒,磁力片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初步感知1.送礼物。礼物就在这个正方体的魔盒里,想办法丌破坏魔盒每个,却可以取出礼物。有什么好的办法?学生自由交流。2.猜测:盒子里
面可能会写哪些字?3.沿着棱剪开。(五4同学最棒)4.播放正方体纸盒展开的动画:把正方体的纸盒沿着几条棱剪开,得到了六个连在一起的正方形,这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平面图形就是正方体的展开图。5.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送礼物的情境,
极大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正方体纸盒打开的过程,为进一步研究正方体展开图提供了直观的支撑,为后续的探究活动的展开作好了铺垫。)二、自主探究正方体展
开图(一)借助直观,整体感知1.想一想:在刚才的正方体纸盒中,“最”字在哪个面上?其他几个字又分别在正方体纸盒的哪个面上?在展开图上找一找,折一折。2.找相对面,迚一步感知。在原来的正方体纸盒上,和“最”相对的面是哪个字?你是怎么知道
的?在头脑中折一折,你还发现哪两个面上的字是相对的?仔细观察,相对的面的位置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找其中一个字相对面的字是什么”,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智力挑战,需要学生在头脑中不断的展开与折叠。而恰恰是这样的活动,强化、明晰了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
念,会为后继学习活动奠定了基础。)(二)操作想象,再次感知1.探究活动一课件出示:(1)两人一组,把正方体沿着棱展开,铺在桌子上。(2)展开的六个面必须是相连的。(3)展开后,指着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幵想
办法验证。2.汇报交流选择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展示在黑板上,组织交流。(1)研究四连方这几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一排是4个正方形,其余2个分别在两侧)引导想象:如果以这个面为下面,你能说出其他几个面分别是正方体的哪个面吗?在头脑
中想象,有需要的同学还可以折一折。深入追问:如果最长一排是四连方,剩下的两个可以摆在哪里?你能有序地摆一摆吗?(动手试一试)小结:当最长一排是4个正方形的时候,另外两个只要摆在两侧,任意摆放都可以。(2)研究三连方课件出示,要求:借助刚才的活动经验,这个图形能围成正方体吗?动手摆一摆
,试一试。学生操作汇报展示交流。(3)研究二连方,视频验证。(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想象,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展开图,
但无论展开图的形状怎么变化,它们都是由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组成。接着引导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展开图进行分类、整理,借助空间想象能力进行还原,寻找相对的面,并通过“每一类剩余的正方形还可以摆在哪里?”的思考、想象中,归纳出正方体展开图的排列规律。在这一活动中,层层递进
,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分析能力。)三、迁移应用,探究长方体展开图1.刚才我们研究了正方体的展开图,现在你能运用学到的方法研究长方体吗?说说你打算怎么研究?2.根据你的经验和对长方体的认识,在头脑中想象长方体的展开图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交流3.播放长方体纸盒展开的动画。4.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沿着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学生独立判断。追问:(1)4号图形为什么丌能折成?(2)观察能围成的几个图形,可以看成类似于正方体展开图中的哪一类?(3)最后一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长方体的展开图的探究是一个“放”的过程,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生的研
究正方体展开图的经验,通过想像、判断等思维活动强化了学生对长方体展开图的认识。)四、课后延伸,拓展探究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2.播放正多面体的展开动画,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研究。(设计意图:
课终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教师不光引导学生反思过程,梳理收获,而且引导学生思考“正多面体的展开图”,使得课内教学向课外进行“开放的延伸”,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猜想、联想的意识和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不断补充研究、完善研究的研究
欲望,激发主动学习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