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03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含解析)

DOC
  • 阅读 9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345.500 KB
  • 2022-12-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03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03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03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03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03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含解析)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03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含解析).doc,共(12)页,345.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50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考点0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考向一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与操作1.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还原糖、脂肪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重铬酸钾试剂B

.鉴定还原糖、蛋白质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C.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是无色的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还原糖、脂肪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斐林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试剂,A

错误;鉴定蛋白质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B错误;NaOH溶液是无色的,C正确;蛋白质鉴定时出现紫色,D错误。技法提炼利用“一同三不同”区分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一同”是指都含有NaOH和CuSO4两种成分,且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都为0.1g/mL。“三不

同”分别指:(1)使用原理不同。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双缩脲试剂的实质是碱性环境中的Cu2+。(2)使用方法不同。鉴定还原糖时将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鉴定蛋白质时先加A液1

mL摇匀,然后加B液4滴,振荡摇匀。(3)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1g/mL。2.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

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若要检测植物体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

入)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min才能看到紫色【答案】C【解析】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液的成分及浓度都相同,斐林试剂乙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的成分相同但浓度不同,因此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能直

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错误;鉴定脂肪时,可将植物组织制成匀浆后检测,不需要使用显微镜,B错误;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C正确;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D

错误。考向二有机物检测的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3.请分析关于食品检验的设计,正确的是选项探究主题实验试剂预期结果结论A某色拉油是否含有脂肪苏丹Ⅲ染液红色含有脂肪B某奶粉是否含有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砖红色含有蛋白质C某奶片是否添加淀粉碘液蓝色含有淀粉,不含

有蛋白质D某无糖饮料中是否含有葡萄糖斐林试剂砖红色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A.AB.BC.CD.D【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而不是红色,A错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淀粉遇碘液变蓝,某“奶片”用碘液检测后

出现蓝色,说明该“奶片”含有淀粉,但不能说明该“奶片”不含蛋白质,C错误;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饮料中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D正确。规律总结

三类有机物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差异(1)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检测,且必须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2)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检测。(3)混合后加入——斐林试剂;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过量)。4.小麦成熟过程中,部分有

机物变化如下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下列有关检测的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选项ABCD取样时间第10天第20天第30天第40天检测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苏丹Ⅲ试剂碘液检测结果蓝色蓝色橘黄色蓝色A.AB.BC.CD.D【答案】D【解析】

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出现紫色,B错误;苏丹Ⅲ试剂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但是第30天没有脂肪,C错误;第40天含有大量的淀粉,且淀粉遇碘变蓝,D正确。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及其相关知识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选

项化合物检测试剂颜色反应实验操作组成单位A多肽双缩脲试剂紫色水浴加热氨基酸B麦芽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水浴加热葡萄糖C淀粉碘液蓝色水浴加热葡萄糖D脂肪苏丹Ⅳ染液橘黄色显微镜观察甘油和脂肪酸A.BB.AC.DD.C2.大豆营养成分鉴定实验

结果见表,据表可知大豆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试剂碘液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苏丹Ⅲ颜色变化棕黄色浅蓝紫色橘红色A.蛋白质B.还原性糖C.蛋白质、脂肪D.还原性糖、脂肪3.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操作正

确的是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C.用显微镜观察被苏丹III染色的花生子叶时,可发现许多呈橘黄色的脂肪液滴D.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合后使用4.实验人员利用特殊颜色反应对某未知

样品的成分进行鉴定,所用试剂和实验结果(实验操作正确规范)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该样品是试剂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结果紫色蓝色棕红色A.葡萄糖溶液B.油水混合物C.可溶性淀粉溶液D.鸡蛋清稀释液5.下列有关组

织细胞中化合物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鉴定实验中,应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洗去浮色B.蛋白酶和蛋白质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仍然会产生紫色反应C.酵母菌能否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用是否产生CO2来判断D.将斐林试剂加入葡萄糖溶液中后,溶液呈现无色

,水浴加热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6.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选用花生作为实验材料检验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存在时需要使用显微镜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大豆种子研磨滤液中蛋白质存在时加热后才能呈紫色C.

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会出现砖红色D.选用小麦种子的研磨液作为实验材料检验淀粉存在时需要使用苏丹IV染液7.在检测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相关实验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可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脂肪的鉴定必须使用显微镜C.用于鉴定蛋白质

的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D.甘蔗茎、甜菜块根均含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以用于还原糖的鉴定8.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要节约使用,以备下次实验再用B.用花生进行脂肪的鉴定

时,必须使用显微镜C.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斐林试剂甲液浓度不同,但B液与乙液浓度相同D.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盐酸水解既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又能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利于染色9

.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大豆、花生、小麦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试剂种类碘液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甲+++++++乙++++++++丙+++++++A.甲是小麦种子,淀粉和碘液反应成蓝色B.

乙是花生种子,苏丹Ⅲ和蛋白质反应成紫色C.丙是大豆种子,双缩脲试剂中CuSO4浓度为0.01g/mLD.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10.Ⅰ.根据以下实验内容回答问题: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检测②检测花生子叶细胞内的脂肪颗粒③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④生

物组织中淀粉的检测(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需要借助显微镜完成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需经水浴加热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2)请选择在实验①中所用的药品和方法: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0.1g/mLN

aOH②0.1g/mLNaCl③0.01g/mLCuSO4④0.05g/mLCuSO4⑤分别使用⑥混合后再使用(3)实验②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作用是______________。Ⅱ.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

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根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测定其还原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含有还原糖。有观点认为:马铃薯不含还原糖是因其不含淀粉酶;而甘薯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所以甘薯含还

原糖。为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请填空:(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②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③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已去淀粉

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已去淀粉),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等。(2)实验步骤: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第二步: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第

三步: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步:A、B两支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颜色变化。(3)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表明该观点正确。11

.(2019江苏卷·30)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____(填序号)。①试管②滴管③量筒④酒精灯⑤

显微镜(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

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温育30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②试管2

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__的提取液。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12.(2018·江苏卷)关于还原糖、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甘蔗茎的组织

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温水浴后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B.在大豆种子匀浆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液体由蓝色变成紫色C.提取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适量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并弃去滤液D.将DNA粗提物溶解在2mol/LNaCl溶液

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后液体由无色变成蓝色13.(2017·新课标I卷)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

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14.(2016·海南卷)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B.黑暗中生长24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D.花

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15.(2016·江苏卷)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C.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

都呈无色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1.【答案】B【解析】双缩脲试剂使用不需要加热,A选项错误;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属于还原糖,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呈砖红色,B选项正确;碘液检测淀粉不

需要水浴加热,C选项错误;脂肪与苏丹Ⅳ染液反应呈红色,D选项错误。2.【答案】C【解析】碘液的颜色是棕黄色,淀粉遇碘变蓝,说明大豆的成分中没有淀粉;斐林试剂与还原糖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斐林试剂本身的颜色是蓝色的,说明大豆的营养成分中没

有还原糖;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出现紫色;苏丹Ⅲ检测脂肪,出现橘黄色,说明大豆成分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肪,故选C。3.【答案】C【解析】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和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成分相同,但其中硫

酸铜溶液浓度不同,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项错误;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应使用水浴加热,B项错误;细胞中的脂肪液滴可被苏丹III染成橘黄色,C项正确;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摇匀后再加入硫酸铜溶液,D项错误。4.【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分析,用斐林试剂检测,没有出现砖红色,而

是表现为蓝色(硫酸铜的颜色),说明样品的成分中没有还原糖(如葡萄糖),A错误;用苏丹Ⅲ染液检测,没有出现橘黄色,说明该样品不是油水混合物,B错误;表格中没有检测可溶性淀粉的试剂,不能说明该样品中是否含有可溶性淀粉

,C错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出现了紫色,说明样品的成分中含有蛋白质,因此该样品可能是鸡蛋清稀释液,D正确。5.【答案】B【解析】脂肪鉴定实验中,应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但是蛋白酶本身就是蛋白质,故蛋白酶

和蛋白质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仍然会产生紫色反应,B正确;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均能产生CO2,C错误;将斐林试剂加入葡萄糖溶液中后,溶液呈现蓝色,水浴加热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D错误。6.【答案】A【解析】检验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存在时需要使用显微镜,A项正确;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蛋白质时不需要加热,B项错误;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才会出现砖红色,C项错误;检验淀粉存在时需用碘液,D项错误。7.【答案】A【解析】用于鉴定还原糖的试剂是斐林试剂和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二者的成分都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所以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可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正确;脂肪的鉴定如果制作装片,需要使用显微镜,如果用组织样液检测,不需要用显微镜,B错误;用于鉴定蛋白质的试剂A液与B液不能混合,C错误;甘蔗主要含有蔗糖,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D错误

。故选A。8.【答案】D【解析】斐林试剂应该混合使用、现配现用,A错误;脂肪检测时如果采用花生种子制成匀浆作为样液,可以不用显微镜,B错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斐林试剂甲液浓度相同,而双缩脲试剂B液与斐林试剂乙液浓度不同

,C错误;在观察DNA和RNA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水解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利于染色,D正确。9.【答案】B【解析】甲是小麦种子,含有淀粉较多,碘液用于检测淀粉,其颜色反应为蓝色,A项正确;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

质,其颜色反应为紫色,B项错误;丙是大豆种子,富含蛋白质,双缩脲试剂中CuSO4浓度为0.01g/mL,C项正确;这三种试剂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只有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时,需要水浴加热,D项正确。10.【答案】Ⅰ.(1)②①(2)①④⑥(3)洗去浮色Ⅱ.(1)B(2)等量斐林试剂5

0~65℃水浴加热(3)A管出现砖红色,B管不变色【解析】Ⅰ.(1)在脂肪、还原糖、淀粉和蛋白质鉴定的实验中,只有脂肪鉴定的实验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即题中②,在还原糖的鉴定过程需要进行水浴加热,即①的过程。(2)鉴定还

原糖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是①0.1g/mLNaOH和④0.05g/mLCuSO4试剂组成,使用时需要⑥混合后再使用。(3)检测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颗粒的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Ⅱ.(1)本实

验的目的是验证铃薯不含还原糖是因其不含淀粉酶;而甘薯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所以甘薯含还原糖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则实验原理是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③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2)第三步

:根据实验的前第一、二步,第三步需要检测A、B试管中是否有还原糖的存在,因此A、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第四步: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50-65℃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3)若观点正确,则A管出现砖红色,B管不变色。11

.【答案】(1)双缩脲①②③(2)碘液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3)①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糖②发芽前玉米③蓝色→砖红色淀粉酶已失活【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检测蛋白质或多肽应该用双缩脲试剂;该实验需要用量

筒量一定量的蛋白质溶液、双缩脲试剂A液,需要用滴管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但是该实验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显微镜观察,故选①②③。(2)检测淀粉应该用碘液;胚乳呈现蓝色块状,说明胚乳含有大量的淀粉,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变小了,说明玉米发芽的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了。(3)①该

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的作用,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1号试管加的是缓冲液和淀粉,作为对照试验,其可以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糖。②根据单一变量原则,1号试管加的是缓冲液作为对照,3号、4号实验组分别加了发芽玉

米提取液、淀粉酶溶液,则2号试管加的X溶液应该是发芽前玉米提取液。③3号试管发芽玉米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因此其颜色由蓝色变成了砖红色;如4号试管的颜色没有从蓝色变成砖红色,可能是因为淀粉酶已失活,不能催化淀粉水解。12.【答案】D【解析】甘蔗茎的组织样液富含蔗糖,而蔗糖属

于非还原糖,且检测还原糖的试剂是斐林试剂而不是双缩脲试剂,A错误;大豆种子中富含蛋白质,先后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摇匀后,液体由蓝色变成紫色,B错误;提取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适量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并弃去滤纸上的粘稠物,留下滤液,C错误

;将DNA粗提物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D正确。13.【答案】B【解析】通常认为细胞膜丧失完整性,细胞即可被认为已经死亡。台盼蓝是检测细胞膜完整性最常用的生物染色试剂。

健康的正常细胞能够排斥台盼蓝,而死亡的细胞,膜的完整性丧失,通透性增加,细胞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A正确;氨基酸不含肽键,而双缩脲试剂是用来检测蛋白质中的肽键的,B错误;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通常用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或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C正

确;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在水浴加热下还原成砖红色,D正确。14.【答案】B【解析】成熟香蕉中含有较多葡萄糖,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黑暗中生长24h的天竺葵叶片,淀粉被消耗,加入碘液不产生蓝色;玉米根尖经甲基绿

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呈绿色;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呈橘黄色。15.【答案】C【解析】还原糖的鉴定试剂是斐林试剂,DNA的鉴定试剂是二苯胺试剂,A错误;鉴定还原糖和DNA需进行水浴加热,蛋白质鉴定不需

进行水浴加热,B错误;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C正确;脂肪鉴定时可见橘黄色颗粒,蛋白质鉴定时呈紫色,D错误。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