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教学设计1.doc,共(4)页,3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45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例8、9及相应练习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探索并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笔算;2.使学生在
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估算的价值,增强估算意识;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认真读题、细心计算、主动验算等好习惯。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商0的算理和竖式简便写
法的书写格式。四、教学过程(一)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例8图)情境:星期天,小兔和小猴子来到草地上,他们准备做什么?是的,小兔子准备采蘑菇,小猴子准备摘桃子。提问:从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数
学信息?(生:3只兔子一共采了6个蘑菇,3只猴子,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问题:“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2.根据情境,列式计算出示问题1:平均每只兔子能采到几个蘑菇?怎样列算式?生口答,询问列式理由,板书:6÷3=2(个)出示问题2: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引导学生这是把0个
桃平均分出3份,求每份是多少,列算式:0÷3启发:3只猴子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你们觉得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0÷3的商应该是多少?根据学生口答板书:0÷3=0(个)3.举一反三,初步归纳提问:如果是4只猴子摘桃子呢?9只呢?算式各应该怎样列?这些算式的得数是多少?引导类推:如果
是0÷5呢?0÷6呢?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算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发现,指出:0可以作为被除数,但不能作为除数。小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等于0。独立完成P65页想想做做第1题。(二)、教学商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1
.教学例9读题,引导列式306÷3提出要求:你能利用已有的估算经验,先估一估这道题的结果大约是多少吗?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么估算的。学生交流,重点引导结果比100大一些。提问:通过估算,我们知道306÷3的商比100大一些,具体是多少?自己试着算一算。学
生尝试进行计算,指生板演,并说一下计算的过程。明确:先用被除数百位上的3除以3,商1,对齐被除数的百位在商里写1;再用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3,得0,对齐被除数的十位在商里写0;最后用被除数个位上的6除以3,商2,对齐被除数的个位在商里写2.提问:对照笔算
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商中间的0不写行吗?为什么?进一步要求:你还有其他方法检验这里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吗?出示简便竖式写法。提问:这种写法和刚才的写法比较,哪里不一样?追问:可以这样写吗?为什么?明确:用竖式计算306÷
3,先用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3,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十位上的0除以3等于0,可以直接在商的十位上写0,同时将被除数个位上的数移下来接着除,这样写比较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商中间有0的除法。2.教学试一试出示P65的试一
试,提出要求:这里的被除数和例题中的被除数有什么不同?(被除数中都有0,但是0的位置不同)请你先判断商是几位数,然后在书上把这两题做完。组织交流,展台演示。重点关注末尾的0的竖式计算格式。小结: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刚好除尽,而被除数的个位是0,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这就
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另一个内容:商末尾有0的除法。(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2题要求在书上完成前两个竖式的填空,第三个竖式独立完成计算。学生完成后,提问:左边一题商的十位上为什么是0?中间一题商的个位上为什么是0?右边一题的竖式怎样写比较简便?2.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要求用乘法验算。讨论:800÷5被除数末尾有两个0,商的末尾为什么只有一个0?小结:通过这几题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被除数的某位上有0,但在计算中,有的需要在商中间写0,有的需要在商末尾写0,有的则不能写0.我们不能因为被除数的中间或者末尾有0就认为商中间或则
末尾一定有0。所以,计算时我们要仔细分析,认真思考。3.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观察,说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提问:要求这些布最多能做多少要,可以怎样计算?为什么要用除法?追问:根据计算结果,最多能做多少套,你是怎么理解的?要求605米布最多能做多少套,就是求605米里面最多有多少个3米,余下的
米数不够做一套。(四)全课总结今天学习什么内容?商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需要注意什么?五、板书设计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一)306÷3=102480÷4=120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