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反思.doc,共(2)页,2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435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反思这节课是结合厘米和米的认识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测量或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特别是对测量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常常会把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当作尺来测量和估计。因此本节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身体尺”测量的方法,初
步体会用“身体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积累测量和估计的活动经验,提高对测量活动的兴趣。本节课我分三个部分来进行教学:一是初步认识“身体尺”并且测量
身体尺的长度,二是用“身体尺”量物体的长度,三是用测量尺精确测量。课的开始通过《郑人买履》的故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没有尺寸,就买不到鞋子了吗?激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可以用脚来试鞋,由此引入“身体尺”。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身体上都有哪些身体尺,并
且认识几种常用的身体尺以及测量它们的长度。让学生动手相互测一测自己身体上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大约长多少厘米,初步建立“身体尺”的概念和空间观念。在测量过程中,我也巡视着,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孩子和有测量方法有误的孩子,提高测量操作活动的效率和准确性。在认识了身体尺和明确了身体尺的长度
之后,我又设计了让学生用合适的“身体尺”去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让他们意识到需要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身体尺进行测量,培养灵活应用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同的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不同,让
孩子们感受身体尺会因人而异,运用身体尺测量的结果不够准确,从而帮助孩子们认识身体尺的局限性。在估测的过程中,我又设计了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身体尺估测1米长的小棍,由此明确1米大约有几拃,有几步,有几脚,建立身体尺与1米长度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在应用身体尺时有效估计测量结果。最后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让学生拿上卷尺、米尺等测量工具再次去测量刚才用身体尺估测的物体的长度,得出一个较准确的结果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应用身体尺估测的方便性和局限性。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学的很开心,玩中学,学中乐,而且都收获了很多。但课堂纪
律不是太好,学生在活动中缺乏一定的秩序,这一点我在以后应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