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8、7加几》教学设计3.docx,共(6)页,18.97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413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8、7加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本单元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9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又是学习6、5、4、3、2加几的前奏,起着承前启下的作用。算法多样化是教材最显著的特点,鼓励他们
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的算法。二、学情分析:本节知识是在我们已经掌握了9加几,以及会用9加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把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迁移到这一新的情境中,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
的计算方法。三、教学内容:苏教版一上数学第92、93页。四、教学目的1、学生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验到数学的作
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五、教学重点:掌握8、7加几的算理六、教学难点:正确掌握8、7加几的计算方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八、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玩一玩“钻山洞”的游戏,好不好?(教材第90页第
3题)刚才通过游戏和大家一起复习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口算的过程中,大家都用了什么好方法?(板书:凑十法)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凑十法来计算8、7加几。(板书课题:8、7加几)(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复习旧知,便于后面迁移新知。)(二)探究算法1、理解图意师1:同
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上的情境图,你发现什么有用的数学信息?生1:左边盒子里有8个小号,右边盒子里7个小号;师:找到了有用的数学信息,谁还可以观察的更仔细点?生2:左边盒子里有8个小号,还有两个空格;右边盒子里有7个小号,还有三个空格。师2:真厉害,观察的太仔细了!左边盒子里有个2个空格,如
果再添上2个小号就是?右边有3个空格,再添上?(设计意图:通过仔细观察,提取有用数学信息,尤其是对空格的发现,教师点拨为了后面凑十做铺垫)2、提问列式师1: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生:一共有多少把小号?师2:怎样列式?生:8+7=3、探
究算法师1: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小组里说一说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生:从右边盒子里拿2把小号放到左边盒子里,凑成十个,右边还剩5个,一共就是15个。生:从左边盒子里拿出3个放到右边盒子里凑成十个,左边还剩5个,一共是15个。(设计意图:例1只出现1个盒子,例2却
出现了2个盒子,就是让授课教师利用两个盒子作用,通过观察图片,既能把8,添2个凑成十,又可以把7,添3个凑成十,为后面算法多样化做直观形象的铺垫,一定要利用好两个盒子。)师2: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
8+7,怎么摆让大家一眼看出计算的结果?教师巡视,指名板演,教师帮忙(两三位即可)。师3: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小辣椒和西红柿同学的想法。动画演示,学生填数。4、小结:跟同学们想法是一样的,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是:都用了凑十法。不同的地方是:一个分7,把8凑成十,一个是分8,把7凑成十。5、教学“试一试”,先独立计算,然后跟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三)巩固新知1、想想做做第1题,先圈出10个,再计算。指名回答,你是怎么圈的?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先填空,再根据填空过程说一说计算的
方法。做完后引导学生观察,初次点出:8加几,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得数就是十几,7加几,把另一个数分成3和几,得数就是十几。3、想想做做第5题,做游戏,先练习8加几,再练习7加几。(四)回顾总结刚才的游戏好不好玩?怎样
才能玩的又对又快呢?(设计意图:游戏导入、游戏结尾,能很好地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怎样才能玩的又对又快,还能帮助学生优化算法,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口算。)(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3、4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让学生课后在书上完成。第3题让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方法计算,兼顾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又要引导学生尽量拆小数;第4题通过对比,由一道算式,可以推算出另一道算式的得数。九、板书设计8、7加几凑十法算式略十、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伊始,我采用“
过山洞”的游戏复习旧知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所复习的内容是本节课知识的迁移点,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探索学习8、7加几的进位加法。接着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
法,并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探索出8+7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凑十法”的简便性。然后鼓励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完成8、7加几的其他式题。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1、注重知识的迁移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
境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中初步感知“凑十法”。然后借助已有经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理解和掌握“凑十法”。最后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思考算法,算出得数。2、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为了能够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创设一些学生喜欢而又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吸引学生。这些情境的设计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效率。3、注重学生初步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关键处、在学生有话想说的地方,让同桌互相说一说
。如,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后,让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把小号”这个问题;在学生独立操作学具计算8+7后,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通过相互交流,学生不仅能相互启发
,体验算法多样化,而且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与倾听能力。让同桌互相交流,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起始环节,学生在相互交流将逐渐形成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