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7.复习》说课稿.docx,共(3)页,21.44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410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分类与整理》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类与整理。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新修订的内容,原来是
在一年级上册将分类作为准备性知识单独安排了一个单元,新修订的教材为了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突出分类是整理和描述数据的基础,将分类与原一年级下册统计合编在一起。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的结果,又不是正式的学习统计图
和统计表,它是为以后的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打下基础。3,教学目标依据一年级的心理特点和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能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的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
,感受图表的简洁。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4,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年龄特点,把了解分类的依据,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是本节课的重点,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简单的统计活
动是本节课的难点。5,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1、情境创设法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导入时通过老师带来礼物(各种不同类型的玩具)用课件呈现给大家,但要考考大家这些玩具一共有几种类型,来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主要内容通过多媒体、
掌声鼓励等方式体现愉快的教法。在练习时,采用美观的图片来刺激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2、引导探究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设计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产生问题,产生疑问,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很好的开头
。3、观察发现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观察记录,再说一说,然后通过观看幻灯片生活中的分类。发现分类不仅整齐美观,而且使用方便,从而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价值。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分了五个环节(一)情景引入1、老师出示画面(各种不同类型的玩具),问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学生回答。师问都是解决
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2、学生举例说生活中看到的分类的情景。3、师由学生的举例中引入课题,板题。(二)探究新知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课件出示例1的气球图片,让学生先说一说观察得到什么信息,可以把这
些气球怎么分?2,分类的操作,体会分类的过程,试着记录分类的结果。对学生提出要求,按形状分一分,每种气球有几个,把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1)展示先分在数的方法。师问: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2)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师指着完
善的象形统计图提问,生观察后回答。(3)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师讲解表格中的数据表示的什么,数据在下面一行,上面一行是形状,中间画线的作用是更加清楚、整洁。(4)小结3,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1)问学生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分一分吗?(颜色)(2)学生活动,分一分
,按照刚才学习的整理方法表示统计结果。(3)组织学生交流,老师出示完整的统计结果。(4)问: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5)小结:都是对同一些气球进行分类,为什么得到的结果不同?学生思考交流,体会不同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三,巩固提高1、基础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第2题1小题(2)放手学生完成第2题2小题。(3)讨论:同样分的是这些卡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四,课外延伸放视频:生活中的分类让学生体会分类的作业五、课堂小结谈这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