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4-【人教版】.docx,共(6)页,24.70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176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7页例4及相关练习。【教材简析】本课是学生掌握基本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同数相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本课通过学生熟悉情境图让学生理解
题意,发现比以往较复杂的问题,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画图、列表、连加等策略解决问题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问题的结构,丰富用同数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搭建由加法到乘法过渡的桥梁,便于学生今后更好的理解乘法的意义。本课掌握
用相同数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进一步领会加法的意义,也为今后学习乘法积累经验基础。【教学目标】1.在操作探究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掌握求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方法。2.经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较优化,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掌握求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方法。方法的多样性及优化意识的培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1)比一比,看谁算的
又快又对。学生在练习卡上完成。28+30+7=81–8+6=53–(15–8)=65–8–8=48–(5+3)=35+(17–6)=同桌互改,指名汇报结果,并说一说上面各题的运算顺序。请几组同桌互评完成的情况,教师及时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加强对运算顺序的理解,通过互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情境引入,明确问题(一)读懂主题图,了解信息和问题师:老师请小朋友们折了一些小星星,准备在节日期间装扮教室。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朋友完成的情况吧。(课件出
示主题图,主题的信息、问题动态演示。让学生对生活情境图有想象的空间,对信息的表述有层次感。)引导学生观察。师: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表述题意。(二)针对问题,整理信息根据学生说出图上的信息,课件依次整理出来。如:有3个小朋
友,每个小朋友都折了6个小星星。•根据所发现的信息,自己尝试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进行点题“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教师追问:“你会怎样解决呢?给学生思考空间和时间,说说自己想解决这题的思路。【设计意图:课件的层次演示,让学生
对情境图有了浅层的数学故事的意识,为解决问题提供研究的素材。信息和问题的出示让学生从情境图抽离,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考空间。课件把主题图中的信息进行有序整理,便于学生直观感受到解决这问题的基本策略。】三、解决问题,探究方法1.动手操作
,尝试解决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每位同学完成的方法不但自己明白,还应该让别的小朋友看懂。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可能会有这些情况:(1)画一画请同学可以借助自己喜欢的图形,把你的方法试着画图表示出来。(2)数一数。接着往后数的方法。
(3)算一算。列式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思维过程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要完整进行语言表述,分享同伴的想法,是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2.分析研究,形成策
略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汇报交流中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课件以链接方式呈现)预设情况有:方法一:接着数。直接数出一共有18个。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数的?学生汇报,无论是()个()个地数,教师都给予肯定。方法二:先画图,再列式计算。6+6
+6=18(个)教师追问:题中“3个同学在折小星星”,算式“6+6+6”中怎么没有3,3到哪去了?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主要条件与多余条件。教师: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呢?分析归纳:加数相同,都是6,有
好多加号。教师:算式中每一个加数都相同,这就是我们今天学到的用相同加数连加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介绍第三种方法三:列表法。提问学生,会分析表格每栏表示的意义。教师追问:说说12是怎么算出来的?18呢?引导学生说出“1个人折6个,2个人折12个,3个人折了18个”。在学生汇
报中,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对表达不清楚的,帮助学生完善想法,及时评价。培养学生能通语言表征出自己的思维过程,逐渐丰富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经验。【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行探究,汇报交流,尽可能的把分析问题的机会交给学生。在感悟中体会方法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中得出对题意和数量关系的
理解,完善对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理解。】3.回顾反思,检验结果教师:解决这道题同学们有了不同的方法,请大家回忆一下,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来说说。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你用的方法是怎样解答的?“3个同学”的条件在加法算式中用到没有?加法算式中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在回顾过程中强化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
【设计意图:思想感悟与经验积累需要领悟与转化,通过参与具体活动直接领悟获得具体经验,然后对所经历的活动通过回顾、反思等内在的思考,表达,内化为能够理解的抽象的经验。】4.变式练习,巩固提升(课件出示)1.完成教材第7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分析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全班汇报交流。
平台展示或课件辅助呈现方法多样。算式法:8+8+8=24(个):教师: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特点。如果有学生列表法,直接汇报。如果没有学生列表,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尝试练习,汇报比对,优化方法。感悟策略多样
化同时,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理解和掌握,选择方便快捷易操作的策略解决问题。】三、策略应用,发展能力(课件出示)1.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摘桃子,每人摘了7个,求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2.猪八戒和师傅摘桃子,猪八戒摘了7个,师傅摘了3个,求一共摘了多少个?3.思维大碰撞,对比选一选。【设计意图:通过
2个层次练习,让学生经历“模仿一变式一发展”,体验用连加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达到新知巩固提高。】四、畅谈收获,总结课堂(一)学生交流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收获吗?(二)回顾总结教师:今天我们利用多种方法解决一类新的问题,但是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喜欢用相同数连加的办法很快解决这类问题。真棒!
你们积极探索,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习方法值得表扬!【设计意图:这样的小结既有复习新知的小结,又有复习方法的归纳,教师鼓励更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肯定,体现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习惯。】五、拓展延伸,请你编制一道生活中用同数连加解决为问题!
【板书设计】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了一些基本解题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学生学习同数连加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也更具有挑战性。这需要学生充分理解题意,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题目的理解,并探
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我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例题图出示以后,让学生充分观察情境图,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尝试自己列式。列式后,由学生质疑:“3个同学”这个条件在加法算式中用到了吗?这个教
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的。2、活动形式多样化。在例题出示以后,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例题中题目中的意思,我让学生动手实践,用小棒摆一摆图中的信息。让学生自己用更形象生动的方法去感悟题意,也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
的意识。在练习环节中,我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3、注重算法多样化。如何解决“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这个问题,方法是不一样的,可以列综合算式,也可以列表解答。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学生没有想到列表的策略,我就引导学生去思考,该如
何填写表格。算完后,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哪种方法更简便。这节课中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1、教学重难点点突破得还不够。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有些快。尤其在教学例题时,我引导学生理解“每人折了6个”是什么意思
。可是,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去体会。这使得我没有关注到,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了题意。2、练习题的层次性欠佳。我设计了三道练习题,围绕教学中的难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但是练习题的层次性
不强。有些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3、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不够。学生做练习题时,没有及时、充分地表扬一些回答问题出色的学生。所以,课堂气氛显得不够热烈,个别学生做题不认真,还不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另
外,我还要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吸引在课堂上。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总之,我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向其他有
经验的教师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