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1-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DOC
  • 阅读 4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45.500 KB
  • 2022-11-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1-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1-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1-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1-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doc,共(7)页,4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21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吃梅、看梅、谈梅分泌唾液的分析以及膝跳反射实验,总结、理解膝跳反射的概念。2、通过分析缩手反射的过程,说出反射弧的结构。3、通过目标1目标2的实施,举例

说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4、通过反应速度的测定,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尝试拟定并实施计划,增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二、设计思路1、本节内容课程标准要求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概述是知识目标中的理解层次。2、从现象到本质

,设计本节教学的中心思想。环节一通过吃梅、看梅、谈梅,分泌唾液和膝跳反射两个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反射就存在于我们自己身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环节二通过感受缩手反射和阅读课本,学习反射的生理基础-反射弧,总结环节一、二,学

习反射的分类,理解反射对我们的重要意义。环节三通过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教学是生物《课程标准》的三大观念之一—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三、课前准备酸梅、开水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实验一:吃梅、看梅、

谈思考问题一、设计意图:通体验,思考,找规律梅,谈感受问题一:吃梅分泌唾液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能力,是否经过大脑?问题二:看梅分泌唾液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能力,是否经过大脑?问题三:谈梅梅分泌唾液通过什么途

径获得的能力,是否经过大脑实验二:膝跳反射1、学会膝跳反射的操作方法,说出反射的成功的关键、现象?2、分析部分同学不成功的原因?3、膝跳反射是否需要大脑的参与?4、总结反射的概念二、三,总结关于梅的三种反应的比较。进行膝跳反射的实验,分析总结反射的概念。过体验学生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对反射

活动有感性认识,再通过膝跳反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从而建立反射的概念。环节二:反射的生理基础及分类1、摸烫的杯子,观察现象,分析缩手反射中神经冲动的传递途径2、阅读课本,完成任务总结三种活动的感受,说出反射的生理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自身的感受,总结反射弧,更容易理解反射产生问题一:反射弧的组成问题二:反射的分类3.阅读课本p17-18了解条件反射的建立的原因,和反射的意义。环节三:习题检测1、举重运动员遵从教练的指导,一见灯亮就用力举起哑铃。这一反射的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A眼→传

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B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C皮肤→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D皮肤→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2、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告示牌后会改变行走录像,而小狗照样前行。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是人类有()A视觉中枢B语言中枢C听觉中枢D身体运动中枢设计

意图:通过分析缩手反射的实例,让学生构建反射弧的结构,并区分非条件与条件。3、夏季、樱桃上市后人们出现的反射活动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A、听说樱桃上市而分泌唾液B、吃着樱桃感觉酸而分泌唾液C、看到樱桃而分泌唾液D、看到“樱桃”两字而分泌唾液4、写出“谈梅止渴

”的反射弧5、在图中用红笔加箭头,画出排尿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递路径。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标分析本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人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需要对外界刺激及时作出适当的反应;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也需要统一协调。这些都有赖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在学习了神经系统的结构后,本节将进一步学习神经系统参与生

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在《课程标准》一级主题之五“生物圈中的人”的二级主题“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概述属于《课程标准》中知识性目标的理解水平,具体解释为:把握内在逻辑联系

;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本课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机会,让学生亲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积极主动地探究、分析和参与讨论,完成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反射的概念教学难点非

条件反射和条件的区别教材地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重要内容,它以第一、二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神经调节的的基本方式》为基础,与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完成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它是动物行为产生的基础,我们生

活中的一举一动都与神经的调节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版本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济南版对本节的处理与山东科技出版社的主要不同是对条件反射的建立实验上。济南版放在课本的正文,更好的体现了反射在生活中的实践意义,而山东科技出版社则放在科学家的故

事栏目里,添加了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操作,完成有效完成的教学,在增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各有侧重点。教材内容知识内容本节课包括两部分内容:反射和反射弧。教材首先通过列举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是学生对反射活动有感性认识;再通过膝跳反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体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从而建立反射的概念;最后通过分析缩手反射的实例,让学生构建反射弧的结构,并区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探究目标“测定反应速度”探究活动不仅要求学生开展测反应速度的活动,更主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重点是提高学生的问题意

识,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科学设计实验。在增强探究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前面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合作意识。课时安排本节建议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反射和反射弧的教学,为理论知识课,第二课实践探究课测定反应速度。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学情分析思维特点七年级学生对于反射这个比较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差,更容易从具体的例子中获得理性的认识。对于概念图等形象思维的接受能力好于抽象思维,因此概念图、示意图是比较好的表达方式。前

科学概念学生对于反射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比如缩手反射,只注意了手缩回来了,感到烫了的现象,至于是哪个先哪个后,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就很少受到关注了。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自主学习、深入思考的能力,若没有有序的教学组织,探究活动仅仅是表面热闹,从而

失去了通过探究现象发现生物学规律和培养能力等方面的意义了。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612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