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学术类名著之理解性研读——以乡土中国为例》学案-人教部编版

DOC
  • 阅读 5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19.579 KB
  • 2022-12-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学术类名著之理解性研读——以乡土中国为例》学案-人教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学术类名著之理解性研读——以乡土中国为例》学案-人教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学术类名著之理解性研读——以乡土中国为例》学案-人教部编版.docx,共(3)页,19.579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97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学术类名著之理解性研读——以《乡土中国》为例01文本类型与读书方法《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一部社会学著作,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整本书阅读”的描述,它属于学术类著作。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并由此“建构整本书阅读经验与

方法”。我们选择这本书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类著作整本书阅读,不仅因为它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学的相关知识,获得学术类著作的阅读经验,还因为它能帮助学生认清传统中国社会结构,能指导学生调整处世态度,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新课标新语文新学习”丛书之一《开卷有益

》将整本书阅读方法分解成五大类。理解性阅读以学习、接受、认同为基本阅读姿态,其目的是为了系统地接受新知识,并建构某种知识。《乡土中国》之类堪称经典的学术著作,凝聚了一流学者的智慧,有翔实的考证和严密的推断,适宜用理解性、接受性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乡土中国》时,如何理解书中概念,如何理解作者观念,如何理解全书结构,如何理解该书写法,如何理解该书的现实意义,是教学指导之关键。二阅读流程与教学指导《乡土中国》一书由作者发表在《世纪评

论》上的14篇文章结集而成,全书约7万字,我安排学生以每天一篇的进度用两周时间完成全书的阅读,并将全书的阅读与指导分成如下四个阶段:(一)导读阶段将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6位学生,确定组长、主持人、汇报人,每个小组即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学生开始整本书阅读之前安排一个课时进行

阅读方法指导,布置阅读任务:1.圈出概念举例证阅读时圈出书中的重要概念,并且能结合生活经验或阅读储备举出一些事例来佐证书中如“差序格局”“礼治格局”“同意权力”之类的核心概念。要求每人至少能为四个重要概念提供例证

。2.标画警句谈体会“未名社科”丛书版《乡土中国》从每篇文章中精选三个经典名句置于标题之下,学生在阅读时所画的警句有可能与它重合,也有可能与它不同。我要求学生阅读时用波浪线标出自认为精妙的论断,并在相应位置写下心

得体会,每人至少写三段。3.思维导图明结构小组合作,先将每篇文章的内容提炼成10字以内的短语或短句,再根据对本书各篇相互关系的理解,用14篇文章的标题及内容提要制作思维导图,要求能更清晰地展示全书的结构模式。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张思维导图。

4.联系现实善迁移以小组为单位考察村落或社区,撰写考察报告,可围绕以下选题:(1)当前的中国是以“差序格局”为主,还是以“团体格局”为主?(2)我国当前正在兴起的“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在社会结构方面做出哪些调整?(3)如何看待你身边的“注释”(即名

实分离)现象?(二)潜读阶段潜读阶段又分为个体自读和共同体研讨两个阶段。按照读前任务布置,学生每天读完一篇文章,两周之内完成《乡土中国》全书的阅读。《乡土中国》每篇文章的长度约四五千字,因为是学术类著作,书里所写

的内容与当代中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大量概念术语也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我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既不同于课内精读,也不同于小说类文本的泛读,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次精读”,即自认为理解了前一页再往下翻,不必追求速成。多数学生能在半小时内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并基本理解书中的内容。对于“00后”的中学

生,特别要培养阅读纸质书的仪式感。因此要反复叮嘱学生在开始阅读前关闭电子产品,调整坐姿,摆放好笔和笔记本,每次持续阅读和笔记摘录时间不宜少于40分钟。在确保每位成员都完成全书阅读之后,小组长召集小组成员交流阅读笔记,分享阅读体会,然后合作完成思维导

图的绘制。(三)讲读阶段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之后,进行《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交流分享与成果汇报(下详)。(四)化读阶段1.8个小组按小组单双序号分成正反两方,组织一场有关《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辩论赛,辩

论正反两方的观点分别是:正方“当前中国社会结构以差序格局为主”,反方“当前中国社会结构以团体格局为主”。2.周末,以小组为单位深入村落或社区进行社会结构考察,撰写考察报告,并向考察的村落或社区提出合理建议。三交流分享与成果汇报(一)聊学术

贡献,明写作意图导入阶段,教师用这样一段话来鼓舞学生阅读,让他们理解费先生学术救国之宏愿:在人类学、社会学领域,中国为世界贡献了一位顶级学者——费孝通;费孝通又为人类学、社会学贡献了两个重要术语——差序格局、礼治格局。在那民族危亡的年代,有人倡导教育救国,有人主张实业救国,有人实践军事救国

,青年学者费孝通觉得学术也能救国。他从事社会学研究之目的在于认清中国社会,改造中国社会。《乡土中国》就是一本从文化模式认识中国社会的论著。阅读该书有助于我们对中国社会结构有更全面的了解,也会在如何有效治理中国这一问题上启迪我们。前一段时间大家认真读完了该书,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比拼,让大

家展示阅读成果,交流读书心得。(二)概念穷搜罗,术语不艰涩1.小组合作,在纸上罗列从《乡土中国》一书中学到的概念术语。在3分钟内,最多的一个小组罗列出26个概念术语。2.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组学生对所列概念加以分类:第一类

是作者原创的概念,如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礼治格局、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时势权力;第二类是作者从其他学术著作中沿用的概述,如乡土社会、感情定向、阿波罗式、浮士德式、空间阻隔、时间阻隔、社会冲突、社会合作;第三类是作者将普通词语临时借用为社会学术语,如欲望、需

求、功能、注释、仪式。第三类概念术语被很多小组忽视。3.理解《乡土中国》一书在概念术语运用方面的良苦用心:(1)费孝通先生做学问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尽量用大家都看得懂的文字讲清大家想不明白的道理。(2)我知道这些生疏的名词会引起读者的麻烦,但是为了要表明一些在已有社会学词汇里没有确当

名词来指称的概念,我不能不写下这些新的标记。(《乡土中国》第61页)(3)为了读者能接受的方便,作者没有运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概念的准确内涵,而是用比喻的手法和比较的方式描述这些概念(三)摘名言警句,写批注评点各小组选派代表朗读本组挑

选的名言警句,用精当的语句来评点所选的名言警句。对《乡土中国》一书而言,挑选名言警句本身并不具有挑战性。受编者影响,各组所挑的名言警句多有雷同。可他们为这些句子所写的评点却很有水准,有的评点本身也可视作名言警句。如: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来看,农耕天性以同样的重要位置存

在于中国传统社会和乡土社会中,并联系物质的基础。礼乐虽坏,但礼的存留与演变,在两种社会中形成了完全相同的道德体系模式,即重秩序,重舆论,约于礼俗。农耕文明更是一条绳索,贯串古今。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出了内敛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

乡村管理制度;它的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不仅赋予中华文化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绝、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农耕文明,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是人类史上第一种文明形态。(四)亮思维导图,说结构模式PPT展示8张各个

小组制作的《乡土中国》思维导图,抽选3个小组派代表展示思维导图,讲解《乡土中国》的主要内容与结构模式。教师在评点学生的思维导图时纠正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偏见,思维导图之优劣不在于绘图的色彩与线条,而在于能否清晰准确地呈现全书各篇目之

间的逻辑关系。(五)走出小书斋,知行相印证学术类书籍既有纯粹理论著作,也有经世致用之作。《乡土中国》就是一部能够用来指导实践的著作,学生读这类著作不能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印证书中

学到的知识。为此,我们提出四组问题供学生讨论,特别强调要根据生活经验作出解答:1.《乡土中国》一书中的哪些描述与你的生活经验是否相符合?2.《乡土中国》一书中的哪些描述与你的生活经验相背离?3.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写这本书的初衷是“认识中国社会,改造中国社会”,中国社会随后几十年的发展符合作

者的预期吗?4.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我们该摒弃什么,又该继承什么(六)读透一本书,收获能几何由语文课代表对本次整本书阅读活动进行阶段小结,说说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与缺憾。四田野考察与躬身自省《乡土中国》一书对中国社会结构的认识是全面、理性并富于洞见的

。但该书出版已逾70年,其间中国社会结构已经发生巨变。当下中国社会结构之实际状况必须经由田野考察,方有切实了解。孙舒杨小组在对浙江德清东衡村“乡贤参事会”进行实地考察后,写出了具有较高质量的考察报告——《村民自组织中的乡土性原理》。正如《乡土中国》一

书所论及,中国传统观念中有一些消极因素保留至今,可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残存,我们只能不断躬身自省方能找到它们,下定决心才能祛除它们。张骥远小组在对城市社区人际交往进行考察之后写出质量颇高的反省文章——《小区人际关系与乡土社会的联系

》,在这篇文章中,张同学对自己身边“做做人情”“举手之劳,能帮尽量帮”“有事?有事去找某某人,他有权”之类的现象展开了猛烈的批判。指导学生阅读学术类著作,起始阶段的任务也许只是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准确理解书本知识,但读进去之后我们还需要找到合适的路径带着他们

走出来,让书中的知识与读者的生命体验反复碰撞,甚至与读者的生命紧密相连。相关图书:《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吴欣歆著)《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余党绪著)《探索和发现的旅程——整本书阅读之专题

教学》(李煜晖著)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6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