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学设计-2019审定人教版

DOC
  • 阅读 7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207.562 KB
  • 2022-12-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学设计-2019审定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学设计-2019审定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学设计-2019审定人教版.doc,共(4)页,207.56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94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学方案目标预设1.进一步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2.以对人物的描写探究引导写作。3.理解并学习张秉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教学重难点1.了解人物通讯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揭示。2.理解并学习张秉贵为人民服务的一

团火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他是一名普通的售货员,他的塑像却矗立在北京百货大楼前。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他,就是被誉为“燕京第九景”的张秉贵。二、

走近人物张秉贵(1918—1987),北京人,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从1955年11月到北京市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接待顾客数百万人,从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从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出发,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

,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通过特有的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为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几乎成了那个时代商业领域的服务规范。20世纪50年代,他总结出站好柜台要做到的五点:精神饱满、思

想集中、耳目灵敏、抬头售货、动作“三快”。60年代,他总结出“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售货法,刻苦练就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70年代,他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满腔热情的服务精神归纳概括为“一团火”精神,响亮地提出“心有一团火,温暖顾客心”。他将

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多万人次。他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台湾,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

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18岁进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直至退休,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记者工作。现定居北京。三、走入文本1.读准字音词语读音赚.钱zhuàn拧.螺丝nǐnɡ橘.子jú阜.新fù够呛.qiànɡ吆喝..yāohe2.解

释词语词语释义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3.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仔细阅读课文,将思维导图填写完整。①体贴入微,热情②受尽压迫和凌辱③受国民党兵痞欺负④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⑤学习糖果的营养知识⑥了解人们吃糖的

习惯与各种糖果的味道⑦爱戴和尊敬四、把握内容,体会写法1.文章从开头到“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记叙的事件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点拨】这部分记叙的事件在顺序安排上是层层深入的。第一件事写张秉贵热情地招待

抱孩子的顾客,体现出的是他良好的个人职业素质;第二件事写张秉贵提前给赶火车的顾客称糖,则体现出他超出一般人的观察力;第三件事写张秉贵热情地对待不讲道理的顾客,则更进一步体现出他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四件事写张秉

贵不因女儿生病而影响工作,体现出的是他公而忘私的崇高精神。这四件事所体现的精神是逐层深入的,让读者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张秉贵的伟大之处。2.“张秉贵今年59岁”一段以及下一段,记叙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几段

经历,作者写这些事情的意图是什么?如果删除这两段对文章有何影响?【点拨】(1)这两段对比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不同经历,解释了张秉贵热爱本职工作并取得非凡成绩的内在动力:新中国让他一个劳动者翻了身,并受到了尊重。(2)如果删除这两段,不仅无法解释张秉贵出色工作的原因,让读者摸不着头脑,而且也不

能揭示文章的深层主题——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赞美。3.“张秉贵常说:„„”一段以及下一段,都写到了张秉贵工作中的表现,这与课文开头部分所写的他在工作中的表现有什么不同?【点拨】这两段所写的张秉贵的工作表现,体现了他的专业素养,而这与他认真刻苦的钻研是

分不开的。课文开头部分记叙的事件,也是工作表现,但侧重于写张秉贵的热情、体贴与周到。两相比较,这两段所写更加深刻。五、精彩细节,咀嚼品味1.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过了一会儿,轮到她买糖时,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

,塞进孩子的衣兜里„„【点拨】先拿一块糖给孩子,孩子止住了哭声;之后用小纸袋装好几块,塞给孩子: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张秉贵的热情周到、体贴入微。“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这一细节表现了张秉贵的认真负责。2.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又告诉他应该在哪儿

坐车去火车站。【点拨】照顾赶火车的顾客,也没有冷落其他顾客。先给赶火车的顾客称糖,是在征得前面顾客同意的前提下才进行的。这一细节体现出张秉贵对待每一位顾客都是体贴周到的。3.卖糖果时,他虚心向爱吃糖的顾客了解各种人吃

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几年来,他还自己花钱买了230多种糖果来品尝,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点拨】为做好工作,自己花钱购买了数量不少的糖果,“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体现了张秉贵的公而忘私,以及对待工作的认真与执着。六、拓展延伸国家领导人对张秉贵的评价1.“

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陈云题词2.发扬“一团火”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泽民题词七、补充资料人物通讯的写法侧重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光写事迹,不写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写了思想,人物才有了灵魂、生命,才能有感染他人的力量。人物通讯有两个方面

,可以称为“两条线”,一条是“过程线”,一条是“思想线”。“过程线”是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它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思想线”则是作者根据人物事迹所提炼出的主题,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事物的本质意义。有的记者在采写人物的先进

事迹时,常常被事情的过程牵着鼻子走,摆脱不了“过程线”的圈绕,多半是将好思想、好品德、好人好事平铺直叙地照实写出来,没有把这些材料提高一步来认识,只是罗列现象、堆砌材料、就事论事,这就很难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来。著名记者郭梅尼说得好:“中国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报道先

进人物,借用这句话来说——事例不在多,有‘神’则灵。这里说的‘神’是指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先进思想和人物行为。”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