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乡土中国》研读课教案设计-2019人教部编版

DOC
  • 阅读 3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40.000 KB
  • 2022-12-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乡土中国》研读课教案设计-2019人教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乡土中国》研读课教案设计-2019人教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乡土中国》研读课教案设计-2019人教部编版.doc,共(4)页,4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94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乡土中国》研读指导课教学课题《<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研读课科目语文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1课时教师一、课程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要求包括:“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

品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撰

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价,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本堂课主要完成的是“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二、教材分析《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的代表作,是他根据20世纪

40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整理而成。它具有很强的学术性、思想性。学生需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入下去,运用科学可行的办法持续研读,完成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再创造,并在此过程中学会研读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的是整本书阅读的第四课时,学生此前已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学习了具体的批读方法,并在此过程中有了深入思考、探究问题的初步尝试。但因为缺乏系统连贯的研读经验,加之当今的时代和费老写作的年代已有很大变化,学生要深入研读,理解文本、切实把握文本价值还存在

问题。本堂课试图以“无讼”的专题为例,教会学生研读的方法。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以“无讼”为例完成对其内涵、原因和当下意义的探讨。2.运用“从具体现象中提炼概念”“在具体事物里核实概念”的方法完成“无讼”的专题研读。教学重

点:研读“无讼”专题的具体方法。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探究研读问题,思考其在当下的意义。2五、教学方法讲解法、多媒体、合作学习法、探究法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师材料:《<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重庆出版社,2018.9)《<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教学用书》(重庆出版社,2018.11)

学生材料:《<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重庆出版社,2018.9)教学环境:学生4——6人组成小组七、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动意图时间活动一:故事导入,理解研读教师活动:一、通过小说《白鹿原》的一段土地纠纷案引入:

白鹿原上,李寡妇先后将自家的一块水地卖给了鹿子霖和白嘉轩。为了争夺这块地,白鹿原上的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发生了家族斗殴。两家剑拔弩张,都申明绝不就此罢休,倾家荡产也要打赢官司。师:同学们猜猜白鹿两家的这场纠纷最后是如何解决的?生答:打官司/依靠法律„„师PPT展示致嘉轩弟倚势恃强压对方,打斗诉讼两

败伤。为富思仁兼重义,谦让一步宽十丈。师:这样遇到纠纷不诉诸官府,不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在乡土中国里叫什么?生:无讼。师:什么是“无讼”?你是如何理解“无讼”的?生答师:零碎→引出研读以乡土社会处理矛盾纠纷的独特方式引入,激发学生对研读的兴趣,并确定研读的依据。

3分钟3教学活动二:方法指导,梳理内涵二、以费孝通研究问题的方法切入,指导研读实践。我这种尝试,在具体现象中提炼出认识现象的概念,属于理性知识的范畴。它并不是虚构,也不是理想,而是存在于具体事物中的普遍性质,是通过人们的认识过程而形成的概念。这个概念

的形成既然是从具体事物里提炼出来的,那就得不断地在具体事物里去核实,逐步减少误差。——《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P18《乡土中国》中的哪些地方运用了这样的方式去解决纠纷?请找出这样的例证。1.听讼,折狱的程序:把“犯人”拖上堂,先各打屁股若干板,然后一方面大呼冤

枉。父母官用了他“看相”式的眼光,分出那个“獐头鼠目”,必非好人,重加呵责,逼出供状,结果好恶分辨,冤也伸了,大呼青天。P992.他的公式总是把那被调解的双方都骂一顿„„接着教训了一番„„他依着“应当”的告

诉他们。这一阵却极有效,双方时常就“和解”了。P1003.某甲抽大烟„„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接着动用了整个伦理原则,小儿子„„大儿子„„老父亲„„P101学生活动一:结合这几处的实例,你能总结出他们解决纠纷的过程有何共

通性吗?1.调解人:权威地位2.方式:调解3.原则:伦理依据费孝通研究问题的方法,从本书的具体例子中梳理总结出研读对象的内涵。10分钟教学活动三:深入探究,原因分析学生活动二:乡土中国采用无讼的方式解决纠纷的原因是什么?在任务书中找到相关内容并整理论述。1.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

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P272.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P283.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

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P90.914.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

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合适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P93引导学生从乡土中国的特点出发,探究乡土社会采用无讼的原因。12分钟45.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

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P946.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P1017.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

为血缘社会„„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作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P120结论:礼治社会乡土中国熟悉、稳定的特性教学活动四:联系当下,思考意义学生活动三:无讼的调解方式在当下是否还有积极意义?举出相关事例并发表你的看

法。我们依然需要“礼治”“教化”“调解”。——P8《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联系当下实际,探究无讼在今天的积极意义。12分钟教学活动五:总结方法,整合思维研读方法总结:1.提炼概念2.核实理解3.分析原因4.当下意义总结研读方法,让学生加深印象。2分钟八、任务布置(1分钟)1.就今

天的研读问题整理相关资料,写一篇探究中国“无讼”的专题小论文;2.每小组从P158-168的研读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班长做好统计,避免题目重复,研读成果的形式以小论文为主,其他形式亦可)3.组内分工,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要求:运用今天所讲的研读方

法进行研读;十天后在班上进行成果展示与评价。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