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一)歌曲中乐段的基本构成》教学设计2-湘艺版.docx,共(3)页,201.70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4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歌曲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湖南文艺版《创作》第六单元,旨在通过歌曲结构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每种结构的创作特征。(二)学情分析1.学生是高一下学期接触歌曲创作,对创作有了一定的基础认识,并具备创作“同首异尾”与“鱼
咬尾”的能力。2.学生在创作方面略显被动,需要老师在课堂中积极带动。(三)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在音乐欣赏中分析出音乐形式不同的二段体,并创作出首尾呼应的三段体。(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在于学生学会分析音乐中的一段体,二
段体与三段体。2.教学难点:三段体音乐创作时,本个段落的区别与联系,新材料的运用。(五)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清明》导入,并通过字,词,句之间的联系引出音乐创作中
,乐汇,乐节,乐句,乐段之间的关系。《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讲授新课1.播放美利其格作词作曲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并提问:“在这首歌中,音
乐有什么特征?”答:“本首歌曲的节奏很一致,都是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相结合。但旋律上又有对比。”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样子的音乐形式就是一段体。2.一段体一段体歌曲常见的还有由四个乐句构成的篇幅,它像文学中的“绝句”,常常包含了“起承转合”,其中“起”句有呈示功能;“承”句有发展功能;“
转”句有对比功能;“合”有再现统一的功能。接下来再播放一首歌曲《绣金匾》,请同学们欣赏的时候思考一下是什么结构形式?3.一段体中的“起承转合”形式。3.一段体的几种模式同头异尾:第一、三句相同ABAC《父亲》异头同尾:第二、四句相同ABCB《天涯过客》近乎相同:第一二句相同,第三
四句也基本相同AABB《辣妹子》四句全不相同:ABCD三句、五句构成的一段体:《学习雷锋好榜样》《学习雷锋好榜样》4.互动一哼唱《月朦胧,鸟朦胧》,小组展开讨论,并标明乐汇、乐句或乐段。5.互动二欣赏《歌声与微笑》,并
思考本首歌曲的特点是什么?音乐感觉有没有不同的地方?6.二段体由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结构,称为二段体。二段体的一般模式为A+B。两个乐段之间的区别为:两段各自具有独立性和对比性。第一段有明确的终止感。两个乐段之间的对比特点:第二段音区要与第一段有对比,或音区
高,或音区低。节奏要与第一段有对比。节奏或拉开(紧缩),或将第一段未出现的节奏突然凸现。7.三段体歌曲由三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结构,通常第三段具有再现第一段的特征。三段体歌曲的一般结构模式为A+B+A,即第三段和第一段完全相同。三段体中,第一
段为呈示段;第二段为发展,对比变化段;第三段为再现段。三段体歌曲还有A+B+C模式。即每个段落都有变化,不需要返回到第一段。8.互动三小组创作交流,并为下列旋律创编第二段旋律,使其变成完整的三段体结构。9.学生展示(三)总结并布置作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
信大家对歌曲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课后请大家创作自己的三段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