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歌唱《歌唱与合唱》PPT课件2-人音版.ppt,共(26)页,8.011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47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松花江上美丽的松花江一曲《松花江上》,唱痛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心!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
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
一堂?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吞并了我国东三省,这远远没有满足他们的野心,妄图进一步吞并中国,于是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日寇铁蹄下的民族之痛刺刀和活埋,是日寇送给中华民族的礼物!南京万人坑被害同胞头颅撕扯着一个民族永远的
痛卢沟桥的炮声激励着每一个爱国同胞,爱国将士们拿起枪杆子,将一颗颗子弹射入敌人胸膛;那么爱国诗人们能做什么呢?他们拿起了笔杆子,将诗篇化作一把把锋利的匕首,插向敌人的心房!作者简介张寒晖(1902——1946)作曲家、戏剧家。原名张兰璞,工作业余时间进行音乐创作,写下了秧歌剧多种及歌曲五十
余首。他的歌曲绝大部分是自己作词,其中流传最广的有《松花江上》、《游击乐》、《去当兵》、《为什么要悲伤》、《纸之歌》,以及根据陇东民歌改编的《军民大生产》等。创作背景作品创作于1936年11月。1936年,被蒋介石
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小,布满西安的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人人心中都郁结着悲苦怨愤。正在西安二中教书的张寒晖,见到这种流浪徘徊的惨景,耳鼓充满嗟叹痛苦的呼声,于是便谱写出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歌曲。表达情感
歌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音调富于叙事与抒情的特点,倾诉着自己的家乡东北,有丰富的物产,还有自己的爹娘。第二部分的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歌曲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后的滔天罪行,表达了东北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尾声,唱出了呼天
唤地的旋律,使歌曲达到了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反抗斗争的力量。九一八,三个简单的数字九一八,铭记中华民族耻辱的数字九一八,三个见证历史的数字九一八,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拓展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