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歌唱《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1-人音版.doc,共(4)页,6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4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与自然的和谐交响—合唱《乌苏里船歌》赏析教材分析:《乌苏里船歌》是高二《歌唱》教材第三单元—芳菲田野的一首欣赏歌曲,它是一首以东北赫哲族民歌为素材创作的歌曲,从60年代诞生以来一直传唱不衰。本节课欣赏的演唱形式是由男高音领唱与混声合唱的《乌苏里船歌》,歌曲为ABA的曲式结构,带
有悠长的颤音和迂回起伏的前奏音调,先声夺人地勾勒出一幅乌苏里江清晨烟波浩渺、安逸宁静的恬美画面。“阿郎赫尼哪”的呼唤与紧接的回声模仿,虚实相同,更使人感到晨曦未晞,迷蒙的水雾扑面而来。两小节间奏跌宕摇曳,宛如一叶扁舟翩然而来,人们仿佛看到勤劳的赫哲族渔民傲立船头,手执双桨在引吭高歌,朴实而明快
地表现了他们对新生活、对祖国山河由衷的热爱和赞美。尾声是引子的再现,犹如拉近的镜头又慢慢地拉开,满载鱼虾和欢乐的渔船冉冉远去。全曲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崭新的时代气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感
受、体验这首少数民族民歌的地方风格,并对这一少数民族地方音乐文化有所了解。2、能力目标通过聆听这首中国少数民族的地方民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这首民歌的地方风格、内容、情感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3
、情感目标通过对这首地方民歌的学习,有效激发学生喜爱中国民歌的兴趣,感受地方民歌“原生态”的美;让学生从这首民歌中真正懂得人类与自然是紧密相联的,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和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情感,激发学生要靠自己
的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教学重点:1、了解这一地方少数民族的一些音乐文化。2、聆听音乐,感受、体验、理解这首民歌的内容、结构、风格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感受、体验这首中国地方民歌的风格特征。2、分析
、划分音乐的曲式结构。3、演唱合唱版本《乌苏里船歌》的引子部分和音乐主题。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三幅少数民族图片,让学生猜出图片分别是哪
个少数民族,继而引出与本课相关的一少数民族——赫哲族,由此进入课题“人与自然的和谐交响—《乌苏里船歌》赏析”的学习。(二)教授新课1、介绍赫哲族2、聆听合唱音乐《乌苏里船歌》中的一部分片段,初步感受、体验音乐,思考下列问题:(1)这首民歌是用什么乐器伴奏?(2)你能听出这首民歌是用什么样的
声音在演唱吗?(3)这首民歌是什么样的演唱形式?3、一边聆听、观看视频合唱音乐《乌苏里船歌》,一边看乐谱,思考、划分音乐的曲式结构,并分段赏析。(三)体验感受1、师生体验感受引子部分中“阿郎赫赫尼哪“的呼唤和回声虚实相间的感觉。2、学生分组演唱音乐《乌苏里
船歌》的主题。(四)拓展研究1、欣赏独唱与合唱的《乌苏里船歌》,两种形式有什么区别?2、仔细聆听、赏析《乌苏里船歌》,思考这首民歌真正要表达的用意是什么?(五)课后总结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当地人民对生活有着最深切的感受和最深刻的理
解,是人民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是真、善、美艺术的一种具体体现。通过本课的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这首少数民族民歌的地方风格、内容、情感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喜欢中国少数民歌的爱好和兴趣,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更重要的一点
,让学生从这首民歌中真正懂得人生的价值,有效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和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情感,激发学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