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音乐鉴赏《第十五节:贝多芬》PPT课件1-人音版.ppt,共(16)页,2.734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3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贝多芬的悲伤旋律伴随故事响起揭开你丌平凡的传记在夜里天使在黎明前降临唤醒充满奇迹的命运倾听爱丽丝的旋律若别离撕毁我写的信当序曲落幕后拆穿的回忆抚慰你心灵悠扬的协奏曲在莱茵河畔贝多芬的悲伤在徜徉诙谐夜晚遗留在波恩城的泪光维也纳推开窗风景却如此委婉黑白琴键上谱写华丽的乐章在破旧
琴房弹唱出贝多芬的悲伤诙谐街上探望绚烂欲望的橱窗小木船被遗忘剩下黯淡的月光无力哀叹谁得情绪彷徨结局被凌乱《致爱丽丝》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是,他一直盼望着能得到一位理想的伴侣。
因此,这类事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也有些浪漫颜色的故事流传。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是近四十岁的人了。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于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致特蕾泽》的小曲赠给她。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
,整理者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致特蕾泽》的原名,而称之为《致爱丽丝》了。《洛丽塔》卐亚君贝多芬-致爱丽丝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
一。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自幼学习弹琴,1787年曾到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此时正日益兴起。他的作品
正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征,或歌颂英雄,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他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先生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100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
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黛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童年阴影失聪之痛重获新生心灵帝国时代英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欢乐颂》,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andie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
第四乐章的主要部份,包含四独立声部、合唱、乐团。而这由贝多芬所谱曲的音乐(不包含文字)成为了现今欧洲联盟的盟歌。《欢乐颂》[悲怆]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顶峰之作,由于前后两个乐章如暴风雨般有万钧一发之势而为出版商命名为热情,这首作品是在贝多芬最辉煌阶段的作品,给人以一种辉煌与壮丽
的效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作品中动人心强的人生激情。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瞎子阿炳•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幵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
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邰丽华•邰丽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舞蹈演员、艺术总监,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当代聋哑人舞蹈家,《感动中国
》2005年度人物。她在2005年的央视春晚上“千手观音”的舞姿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我们不希望遇到“不幸”,但当“不幸”真的不幸的降临到我们头上时,我们一定要抬起头面对不幸,尽管我们的肩膀没有贝多芬那么宽阔,但我们也要像
贝多芬那样,用肩膀扛起“不幸”!课后作业•作业:1、让学生搜集贝多芬的作品,幵讲解作品的由来。•2、找一首回旋曲跟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