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音乐鉴赏《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PPT课件1-人音版.ppt,共(37)页,2.764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3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概况中国西行政区划上指陕西、甘肃、青海三省及宁夏、新疆两自治区,简称“西北五省区”,是七大行政区之一。自然环境特征:干旱少雨(年降雨量200mm以下)地势宽坦(大部分地区为沙漠戈壁)植被稀疏(
多数地区为旱生灌木)《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问题:音乐旋律特点及演唱方式?歌词的组合方式有什么特点?音乐描写的什么内容?回答音乐旋律特点及演唱方式?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起伏度大,旋律高亢悠长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典型的特征。演唱时采用了方言及真假声结合的唱法。回
答歌词有什么特点?上去高山望平川2﹢2﹢3平川里有一朵牡丹3﹢3﹢2看是容易摘起难,2﹢2﹢3摘不到手里是枉然3﹢3﹢2这首歌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写成回答音乐描写的什么内容?歌词寓意深刻,富
于想象,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中,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封建势力的阻挠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此歌是著名花儿歌手朱仲禄等经常演唱的曲目。《上去高山望平川》花儿:是广泛流行于我
国西北地区的民歌,被誉为大西北之魂。花儿起源于古称河州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居住在这里的汉、回、藏、东乡、保安、土、撒拉等各族群众,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漫上几句悠扬的“花儿”。花儿又名少年。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多民族民歌。歌词中常把女
子比做“花儿”,小伙子叫“少年”,故把这种山歌形式名之为“花儿”或“少年”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花儿的演唱又被分为河湟型花儿、洮岷型花儿等流派。《上去高山望平川》属于河湟型花儿《脚夫调》脚夫:在陕,甘,山西,青海
一带,过去有靠赶着骡,驴,马等牲畜帮人运输的人,这种人称作“赶牲灵”或“脚夫”。脚夫的生活很困苦,走南闯北,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一走就是十几天或至数月,数年,全凭两只脚谋生糊口,因此他们在路途上总是靠着唱歌来排解内心的寂寞和忧愁。《脚夫调》《脚夫调》又名《拉
骆驼》是陕北信天游的代表曲目。《脚夫调》陕北民歌《脚夫调》()1.音乐描写的怎样一种情绪?2.音乐旋律的风格?情绪音乐描写的怎样一种情绪?表现了脚夫们被生活所迫,抛妻离子,背井离乡,流落在外的寂寞,无奈,幽怨以及思念亲人的
复杂心情,也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脚夫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上句旋律上扬原因唱的是“景”下句旋律下行原因唱的是郁闷的“心情”问题音乐旋律的风格?高亢有力、激昂奔放、具有鲜明的西北民歌的音调全曲采用
西北民歌中的典型音例,并以2——5这一四度音调为契机,推动曲调的进行。全曲采用西北民歌中的典型音例,并以2——5这一四度音调为契机,推动曲调的进行。大家试试用这一曲调填词,唱唱你心中的烦恼。拓展5-1-2-52-5-1-6-5我好苦闷成绩上不去对你欢喜你却不理我我想上网
老师不允许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人民最喜爱的一种山歌形式。歌词基本以七字为一句,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起兴,下句起题。既可以两句独立成歌,也可把几段或十几段歌词并列,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
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山西说到山西就想到山西的刀削面,山西人把什么称作洋芋?洋芋马铃薯在山西方言中有多达十余种的不同的称谓,如山药蛋,山药,山蔓菁,地蔓,地瓜蛋儿,山蛋子,土豆,地豆,洋芋等。《刨洋芋》山西民歌《刨洋芋》
()问题:1.音乐的风格?2.表现了劳动人民什么样的心情?问题问题:1.音乐的风格?欢快活泼幽默诙谐问题2.表现了劳动人民什么样的心情?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音乐内容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在表现主题时用叙事的口吻,先叙述刨洋芋的过
程,最后在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整首歌曲在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露了劳动者——也是歌唱者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借景抒情的一首佳作。歌曲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短小精悍,颇具隽永之艺术魅力。拓展与探究请同学们选出正确的选项:1.西北地区民歌
的旋律和节奏的特点?A:平稳优美,节奏工整B:高亢悠长,起伏大,节奏自由舒展2.表现了西北人民什么样的性格?A:粗犷豪放的性格B:内敛含蓄的性格3.歌曲内容大都表现什么样阶层的生活?A:贵族的生活B:平
民老百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