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音乐鉴赏《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教学设计1-人音版.doc,共(4)页,2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29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节音乐中的情感[教学目标]:通过对两部音乐作品《草原小姐妹》(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及《长江之歌》的欣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和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对音乐的感悟、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
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教学内容]: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音乐语言要素。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学重点]:一、认识音乐要
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放牧》第一主题、《第四乐章》第一主题的曲调,体验不同的情感,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教学难
点]: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理解音乐是如何通过要素来表达情感的。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音乐与人生》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用一组表情包导入。音乐究竟又能给人的生活带来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好像很难回答。那就让我们走进音乐的殿堂,从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学习音乐要素。三、作品鉴赏(一)《草原放牧》1、作品介绍《草原放牧》是琵琶
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部分。作品是根据蒙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表现了她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乐曲的主题具有浓郁的内蒙民间音乐色彩。全曲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草原放牧”是一呈示
性段落,它由两个主题组成。2、局部欣赏“第一主题”师:我们先来听第一主题,请大家带着以下几个问题:(1)、主奏乐器是什么?(2)、乐器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3)、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第二主题”3、整体欣赏(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1、简介作品、作者《第六(悲怆)交响曲
》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柴可夫斯基的晚年生活,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社会黑暗、动荡不安,这使他感到苦闷、彷徨、悲观。这部交响曲,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彻始终,特别是第四乐章
。2、局部欣赏“第一主题”(1)首先我们来欣赏第一主题,听完后告诉我,你们的感觉是如何的呢?(2)师:那造成这悲伤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二主题”(1)聆听并思考:跟第一主题的异同。(2)师:这一段还是很悲伤
吗?为什么没有那么悲伤了呢?旋律呢?还是一直下行吗?第二主题展示了一段较为明朗的、抒情的旋律。这段旋律好象带有明显的安抚色彩,圆号则用变化了的三连音为其提供节奏背景。3、整体欣赏。(三)欣赏《长江之歌》1、介绍作品2、整体欣赏四、拓展探究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音乐与我》的散文。2、深入了解柴可夫斯基,知晓他的代表作2-3部。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分析一首音乐作品。音乐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人类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我们每一个
人都应该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希望同学们能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