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音乐鉴赏《第三十节:祖国颂歌》教学设计3-人音版

DOC
  • 阅读 5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20.000 KB
  • 2022-12-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音乐-音乐鉴赏《第三十节:祖国颂歌》教学设计3-人音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音乐-音乐鉴赏《第三十节:祖国颂歌》教学设计3-人音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音乐-音乐鉴赏《第三十节:祖国颂歌》教学设计3-人音版.doc,共(4)页,2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2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忆秦娥娄山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聆听《忆秦娥·萎山关》、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诸,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2、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体裁

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二、过程与方法:在感受、体验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更深的理解歌曲的情绪和相关的基础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诗人拨打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欣赏歌曲,体

验、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特征。教学难点:了解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好,检查学生坐姿及学习准备情况。二、音乐知识:1、群众歌曲:一般是指演唱技巧难度不大、与政治生活有关、适合群众集体演唱

的歌曲。演唱形式:主要为齐唱,亦有小型合唱,轮唱,独唱,重唱,对唱,表演唱等.这类歌曲,产生于近代人民革命运动之中.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一些歌曲,特别是前苏联革命中出现的革命歌曲常统称为"群众歌曲",群众歌曲在我国近代革命运动中曾发挥了极大的宣传与鼓动作用.如:《大刀进行曲》、《我

们走在大路上》、《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歌唱祖国》、《义勇军进行曲》。2、艺术歌曲:源自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艺术特点表现在,诗与音乐的结合;以钢琴伴奏(独唱);结构精致;内容丰富;其名称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成为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它

结合了优美旋律和人声两个最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音乐因素,使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三、歌曲教学:1、导入新课:了解娄山关战役: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人称

“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遵义会议后,红军离开遵义,经娄山关北上,准备渡过长江,但是蒋介石封锁了长江,毛泽东当机立断折回,再向遵义进军,二渡赤水,攻占桐梓1935年1月25日凌晨,红军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与黔军相遇敌军败退,红军继续进军,与

敌激烈拼搏,反复争夺,终于占领高地此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迅速通过娄山关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2、朗诵毛泽东的诗词《忆秦娥。娄山关》感受诗词的豪放与悲壮。3、歌曲的创作特点:“忆秦娥.

娄山关”,创作特点:”忆秦娥“为词牌名,在结构上由上片和下片组成,曲作者在音乐上也随之而布局,吸取了我国民族音乐中戏曲与曲艺音乐的素材,以及进行曲的要素进行创作。4、欣赏歌曲并思考:(1)、歌曲整个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前奏中,你听到了什么?音

乐把你引入到了怎样的一个场景中?整首歌曲的情绪是悲壮、激烈的。在歌曲的前奏中,听到了号角声、急行军的马蹄声阵阵响起,一下子把我们的听觉、视野引入紧张的战斗场景。(强调重音记号)(2)、歌曲的上片是那一部分?上片表达了什么情景?在上片中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只在写景吗?上片到“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上片写的是红军过娄山关的情景。听到了风吹声、雁叫声、马蹄声、喇叭声、看到了长空浓霜、残月。把战地紧张肃穆色气氛都表达了出来。不只是在写景,写了红军战

士在艰苦的环境里,不畏严寒、不怕困难,披星戴月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3)、下片写了那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背景?那一句用了叠唱,把歌曲推向了高潮?叠唱的三句,在力度、速度上是怎样变化的?表现出作者什么气概?下片是红军进军娄山关的情景。写了雄关、苍山、残阳,营造出了壮阔苍凉的背景。叠唱“从

头越”,速度由快到慢,力度一次次加强,把歌曲推向了高潮。表现了红军战士那种不畏艰难险阻、乐观积极地战斗精神,以及那种无坚不摧,履险如夷的豪迈气概。(4)、下片的后半部分,音乐怎样变化?“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艺术

效果?后半部分,出现全曲的最高音后、音域、音量逐渐淡出,令人回味无穷。“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运用比喻手法写黄昏景象,前句气势磅薄,后句悲壮奇丽。这两句与上片的“霜晨月”呼应,说明一天(从“霜晨月”的拂晓到“残阳如雪”的傍晚)的战斗历

程已经完成,娄山关已胜利地越过,从而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音乐的主题更加突出。5、讨论:(1)整首曲子表现了什么内容?既描写了战前的行军情景,又抒发了战后胜利穿越的情志。表现出了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和人民必胜的信心。2、这首歌曲是艺术歌曲还是群众

歌曲?是艺术歌曲。它的特点是:以诗歌为主,艺术性强,不便传唱;有较高的演唱技巧;作品有时代性。四、拓展与探究完成第一题:对比聆听独唱与合唱形式的《忆秦娥娄山关》,体验用不同形式演唱毛泽东诗词的不同艺术效果。独唱形式:细腻、清晰、

流畅、抒情性强合唱形式:气势磅礴、音色丰满,充满感染力。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了解认识了它们各自的风格特点和创作特点。通过欣赏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感受了毛泽东诗词的大气磅礴,感受了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和慷慨赴敌的决心。希望大家

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六、布置作业;欣赏毛泽东另一首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七、下课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部分内容: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主要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创作特点和基础知识;学生感受过

毛泽东诗词的大气磅礴,但没有欣赏过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在完整聆听音乐、分片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音乐要素,分析、理解、体验、感受到了音乐的豪放与悲壮,作者恢宏壮阔的风格以及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相信革命必胜的信心。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积极地参与

到课堂实践活动中,突破了重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教学方法有些单一,有待进一步提高。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