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创作《实践》教学设计4-人音版.doc,共(4)页,8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80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我的畅想曲》教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音版)第二单元旋律的创作【教材分析】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任何旋律的出现,都是转瞬即逝的。而旋律的重复可以加深记忆,巩固印象。因此,重复式展开手法是音乐
主题发展的基本手段和重要方法。重复有完全重复、变化重复、模进等几种。【学情分析】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有想象、有目标地创作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和了解了一些创作的手法,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利用口头创作与实践创作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授课年级】高二【教学课
时】一课时【课型】实践课【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1、了解旋律的基本形态与发展方法。2、通过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学生初步了解并进行艺术实践——旋律的创作。B过程与方法1、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美,体验美
,创造美。2、通过创造性活动,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和音乐创作能力,使学生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理论。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音乐的多元化,激发学生的思维,打开想象的空间。2、初步养成学生赏析音乐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美力,奠
定一定的基础。【教学重点·难点】-2-重点:掌握旋律的创作方法难点:创作旋律【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运用体验、模仿、对比、讨论等方法。【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设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好。二、新课教学1、导入新课:[a]让学
生模仿体育课上的口令。(情境引入)[b]利用口令做节奏练习。{设计意图}“引”,营造气氛,让学生充分领悟音乐源于对生活,感于对生活的情感体验,明确学习目标。2、教授新课[a]聆听音乐请大家聆听一个音乐片段(播放音乐片段《茉莉花》)。[b]活
动与思考活动:看谱例,用“la”随琴轻声地模唱旋律。思考:说说《茉莉花》的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在节奏和旋律上有什么相同处?(再次播放音乐片段《茉莉花》)[c]交流与归纳-3-完全重复----把旋律按原样重复。{设计意图}“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感受多种形式音乐的同时,归纳完全重复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d]互动活动(1)学生观看两个音乐片段的谱例(播放《欢乐颂》、《欢乐今宵》)。(2)对照学案谱例分析,每个音乐片段的上句与下句在节奏和旋律上有没有变化?如果有,请指出变化的部分。(3)变化重复----在重复原旋律时,对少量音加以变化。(变首或变尾){设计意图}“悟”,通
过学生参与、师生互动,边看、边找、边思考的亲身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e]自主探究(1)播放音乐片段《酒干倘卖无》、《哆来咪》。(2)学生自主学习,听、看结合,找出问题,教师引导,共同解答。(结合学案和以上所学知识,分别找出《酒干倘卖无》、《哆来咪》的谱例在节奏与旋律上有什
么相同处和不同处。)(3)模进-----就是模仿进行,即不同高度的重复。{设计意图}“探”,自己探究,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听赏、体验、感悟、思考、探索,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各自不同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巩固新课口
头创作-4-(1)分组进行。(2)分类创作。{设计意图}“放”,让学生自我检测,激活学生的思维,打开想象的空间,提取积累的音乐资源,增强主体意识。4、课堂实践(1)欣赏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分析其旋律运用了哪些创作手法?并指出其中重复和模进的部分。(2)创作空间:请用我们已掌握的旋律创作方法,
结合学案中的旋律,任意摘选一部分,用所喜欢的创作方法创作一段4小节的旋律。{设计意图}“做”,培养学生认真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听中学、听中思、听中辨、听中做、听中说,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坚实的基础。5、小结三、下课师生告别。【板书设计】旋律的
创作节奏旋律方法不变不变完全重复不变变化变化重复不变全变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