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音乐鉴赏《迎来春色换人间(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唱段)》教学设计1-花城版.doc,共(5)页,5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76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中国戏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一方面刚从初中的音乐课模式中过渡过来,慢慢的适应了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特点,经过半年多的鉴赏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作品分析能力,他们好奇心较强,渴望以独特的方式参与音
乐实践活动,教师若能很好的加以引导和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定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教材分析】:本课是广东花城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中的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篇。本节课内容主要介绍了京剧、豫剧、粤剧等中国
戏曲类型,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戏曲的艺术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戏曲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戏曲的艺术特征。我又结合本地学生特点,加入了一些他们熟知的戏曲剧种,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热爱!【教学内容】1、认识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着重认识京剧、豫剧、粤剧等戏曲类别与特点。2、着重欣赏京剧片段《迎来春色换人间》《三岔口》;豫剧片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简要欣赏粤剧和越剧唱腔特点,以及吕剧、评剧、黄梅戏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几个戏曲片段的欣赏,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基本特征,并引导学生对戏
曲艺术产生兴趣。初步认识有关戏曲“唱、念、做、打”的基础知识,乐意感受和体验各种技能和唱腔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段对比欣赏京剧唱段,了解二黄与西皮的唱腔特点,并通过拓展与探究环节,认识豫剧、越剧、吕剧等
地方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聆听和观看戏曲音乐与表演,乐意搜索与戏曲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认识戏曲的表现手段——四个基本功。【教学难点】理解戏曲中演员四功五法的综合运用。【教学准备】课件、
多媒体、戏曲道具【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播放《江南style》视频片段,以其中的骑马舞动作引到戏曲的“骑马”功的表演,此时让学生观看《打虎上山》,对比两者的异同。从而引出课题——中国戏曲。对比欣赏两个片段中的骑马动作,认识到曾风靡世界的骑马动作早在我国戏曲中运用。从
学生曾经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流行元素入手,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进入本课内容的学习。认识了解戏曲基础知识1、首先了解戏曲的文字概念,重点提示“综合的舞台艺术”。2、讲解“国粹——京剧”,它的发展历程,行当分类、四功五法等注意听讲老师讲授内容并结合课件显示的文字深入了解。通过教师
直接讲授戏曲与京剧的基础知识,让学生短时间里直观的了解了一些基础知识。深入了解京剧的基本功1、整体欣赏京剧电影《智取威虎山》唱段《迎来春色换人间》,2、分段欣赏《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前半部分即二黄唱段。3
、对比聆听西皮唱段,加深对唱腔特点的认识。1、聆听、思考:片段中展现了演员哪几个基本功?2、对照着戏词仔细聆听二黄唱腔特点。3、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两个唱腔的区别。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先整体聆听再分段欣赏,既让学生整体熟悉了唱段,又分别认识了二黄和西皮两种唱腔特点。我们也来做一做1、课件显示文字内
容“做”,讲解戏曲中“做”的含义。2、让学生回想自己所看到的戏曲中印象深刻的“做”,并鼓励学生表演出来。3、老师拿出“马鞭”,演示刚才片段中的一个扬鞭动作,并让个别学生体验,表演给大家看。学生观察思考、并敢于体验并表演。通过学生的思考和亲身体验,感受戏曲中基
本功之一“做”,只有学生自身的参与才能更好的认知。《三岔口》赏析(播放视频)问题一:视频中又展现出了哪些基本功?问题二:剧中人物分别是哪个行当?问题三:表现怎样的故事情节?1、老师在学生观看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分析出剧中行当和主要
情节的要点,让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基本功主要是“做”和“打”······2、拿出戏曲道具——不同样的刀具,给学生观察道具和服饰与行当的联系。学生思考并与老师讨论分析,又兴趣认识戏曲道具。这个环节主要是加深学生对戏曲基本功的认识,并再
次感受戏曲表演的神奇魅力。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唱念做打,具有严格的程序性,不同的角色行当有不同的规范和路数;角色之间密切配合﹐演员与乐队之间相互默契,才能做到场面紧张而有条不紊。丰富多彩的地方戏1、先从文字上认识地方戏概念,突出“地方”二字。2、欣赏《花木兰》片段《谁说
女子不如男》,并学唱,从中体验地方戏中唱腔与地方语言的密切联系。学生念读戏词,体验语言韵味;学唱几句,加深认知。这个豫剧是学生们相对比较熟悉的地方戏剧种,在这个环节安排学唱,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体会唱腔特点,认识地方戏唱腔与地方语言的密切联系
。拓展与探究课件播放粤剧和越剧视频,问题:根据方言和唱腔特点能推断出剧种和流行区域吗?分别介绍两剧种的唱腔特点和流行区域学生思考并判断在此环节设计两个同音不同字的剧种,一是为了学生好区分,二是能更好辨别。听音辨曲安排四首戏曲音乐有次序播放,让学生根据特点选择是哪一个剧种。听
辨在此处只让学生听戏曲音乐,而不再观看视频,进一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尾声1、列举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优秀音乐作品2、课件显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总结本节课内容,并阐述关注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说说这类作品还有哪些最后再回到学生感兴趣的
流行音乐中,也为了结束时总结“学习民族艺术的时代意义”做好铺垫。【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简要了解了中国戏曲的种类以及行当、基本功类别等,更主要的领略了多种戏曲唱腔的独特魅力,事实证明越是散发着民族光彩的越是容易被世界所认可的,希望大家能多关注我们的民族文化,并
能发扬光大!【课后反思】本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想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用心挖掘教材、分析教材、充实教材,要准备充分的资料,然后深入浅出的呈现给学生。这个过程是非常美妙的,其中的欢乐也是无穷无尽的。过后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不足:虽然本节课的设计是想让学生
在有限的时间里收获更多的知识,但是又觉得内容过多,而且整理得也不是很细致,只在京剧的讲授环节中做了细致安排,其它内容还是显得“蜻蜓点水”似的点了一些,这是觉得做的不够很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