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音乐-音乐鉴赏《梁山伯与祝英台(节选)(小提琴协奏曲)》教学设计5-花城版.doc,共(3)页,3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76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节选)教学内容:分析鉴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呈示部。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使学生能够从乐曲中感受到其蕴含的情感,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从而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
作品的能力。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初步了解奏鸣曲曲式结构。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重点难点:通过音乐要素等,来体会理解作品情感内涵。教学方法:聆听、讲授、设问、观看等方法。一、导入1、播放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一个小片段,让同学们猜猜里面的人物分别是谁。2、通过电视片段引出梁山伯与祝
英台两个人物,再请同学们讲一讲他们的传说故事。从而引出由这个故事情节而创作出的金典音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二、讲授新课1、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何占豪(1993~)中国杰出音乐家,作曲家。浙江渚暨人。1957年入
学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后来又转入作曲系,196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他的主要作品有:弦乐曲《二泉映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弦乐四重奏《过年》等。陈刚(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十岁时跟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习钢琴,1949
年入前线歌舞团。1955年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该校作曲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苗岭的早晨》及交响诗《屈原》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
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如今这首作品已列入世界名曲,名叫《蝴蝶的爱情》。2、作品曲式结构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一件独奏乐器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与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也是表现相爱的部分、“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
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3、本节课教学内容今天我们选择本首作品的呈
示部进行学习。呈示部(相爱):引子+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引子部分:播放乐曲的引子部分,并请同学们思考,引子部分用音乐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和内容?这部分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听后请同学作答。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模仿鸟叫声奏出了一段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主部:A爱情主
题+B草桥结拜+A主题再现播放A段爱情主题,并用PPT出示这段音乐的谱例,让同学们谱曲结合来鉴赏这段他们最为熟悉的旋律。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这段主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听后作答。教师补充讲
解:这段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先独奏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的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之后又在音色浑厚的音区重复演奏一遍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曲的核心音调。播放B段草桥结拜,请同学聆听并思考,这部分在乐器运用上有什么变化和特点,这
样运用的目的是什么?听后作答。教师补充讲解:这部分在A段基础上进行转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仿佛呈现出草桥结拜时两人的互相对答,充分的表现出了梁祝相爱的幸福与甜美。播放A主题的再现,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听后说一说这段旋律在乐器运用又有什么变化,作用是什么?教师补充
讲解: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课堂活动:通过这部分的聆听鉴赏学习,请同学们欣赏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演奏爱情主体的视频,再次体会作品本身的魅力,以及演奏家对作品的理解与表达。欣赏完视频之后,请同学们扮演梁祝的演奏者(先个别模仿,后全体模仿),深情投入的
演奏并哼唱爱情主题旋律。副部:同窗三载播放副部音乐,请同学们聆听并思考,作品是如何表现这一场景的,(从速度、节奏、情绪分析)。听后作答。教师补充讲解:这部分一开始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弦乐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之后独奏小提琴模仿了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
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追逐嬉戏的情景。它与柔和抒情的爱情主题一起从不同角度上
反映了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结束部:十八相送播放结束部音乐,请同学们聆听并思考,这部分和副部相比有什么变化?(从速度,节奏,情绪上分析)。教师补充讲解:这部分有爱情主体变化而来,他用抒情、徐缓、有些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用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绘了
梁山伯和祝英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恋恋不舍的画面。课堂活动:通过结束部的聆听分析与讲解,相信同学们对这部分情感有所理解,在理解作品之后,请两位同学结合本部分音乐别扮演梁山伯和祝英台,表演他们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恋恋不舍的场景。复听乐曲呈示部通过整个呈示部的聆听分析
与学习,同学们再次总体感受这部分旋律的美妙与音乐的魅力。同学们在复听的时候可以展开想象的空间,深刻的去体会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4、创作特点【1】:《梁祝》音乐最经典的是主体旋律,是从越剧音乐中提取的精华,极富江南乐乡神韵,且清新脱俗。【2】:《梁祝》音
乐极好的借鉴了越剧的叙事手法,几乎完全用音乐旋律将梁祝所有的故事一一展现。【3】: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小提琴和其他乐器的竞奏,如与大提琴的竞奏,与铜管乐器的竞奏,能更好的表现故事情节,使音乐形象更鲜明。三、课堂小结【1】、这部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有力的抨击了封建礼教。表达了对梁
祝之间伟大爱情的赞誉、对梁祝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梁祝美好的祝愿。【2】、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只是我国优秀民族音乐当中的一部,希望同学们通过本科的学习,可以多欣赏并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四、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聆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展开部与再现部,通过本课讲授的鉴赏模式,以及自己查阅资料去仔细分析、理解作品剩下两部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