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基本内容1《2、背越式跳高》PPT课件1-沪教版.ppt,共(10)页,33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594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背越式跳高背越式跳高的发展史•跳高作为竞赛项目18世纪发源于英国,1864年,英国人柯奇发明了跨越式跳法,在首届现代奥运会上,获得跳高冠军的选手即采用此种方式,当时成绩为1.80米,这种跨越式跳法由于动作简单而且安全,至今还在各大中小学校里流行
。•真正有革命意义的跳跳高作为竞赛项目18世纪发源于英国,1864年,英国人柯奇发明了跨越式跳法,在首届现代奥运会上,获得跳高冠军的选手即采用此种方式,当时成绩为1.80米,这种跨越式跳法由于动作简单而且安全,至今还在各大中小学校里流行。•真正有革命意义的跳法首先是苏
联选手伏洛佐夫在1923年使用的俯卧式,这种姿势的最高成绩达到了2.35米,创造者是英年早逝的苏联选手雅什岑科(1978年创造)。但目前在国际大赛上已经看不到这种姿势,唯一流行的跳法只有背越式,这是美国人福斯贝里在1968年墨西
哥奥运会上首先采用,当时他越过2.24米获得冠军。•俯卧式和背越式竞争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80年代,背越式才逐渐取代了俯卧式,在1983年第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跳高选手中竟无人采用俯卧式,而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刘云鹏依然以俯卧式出场,立刻成为瞩目焦点。•跳高世
界纪录的记载入册,是发生在国际田径联合会成立之后的事,美国人乔治-霍莱恩成为首个纪录的拥有者,成绩为1.92米,是在1912年3月29日创造,两个月后他又率先跳过了两米,当时他的姿势采用的是“滚式“,在
俯卧式出现前,这种姿势和“剪式”一起流行。•完成1.98米到2.28米这30厘米的征服,花费了51年时间。我国历史上最出色的跳高选手,莫过于朱建华,在胡鸿飞教练的悉心指导下,朱建华连续创造了2.37米、2.38米和2.39米这三个世界纪录,成为一代跳高天王。目前男子跳高纪录创造者为
古巴人索托马约尔,成绩是2.45米(1993年创造),索托马约尔也是至今唯一能在两届世锦赛拿到冠军的男子跳高选手,同时他还获得过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冠军。背越式跳高是指背部朝向横杆,身体各部分依次过杆的一
种过杆技术。背越式跳高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阶段组成的。各阶段彼此紧密相连、相互作用。•助跑技术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8至
12步助跑,分直线助跑段与弧线助跑段。1.直线助跑技术:近似于短路途中跑技术,跑进时身体重心高而平稳上体适当前倾,后蹬充分有力,前摆积极抬腿,两臂协调配合大幅度摆动;2.弧线助跑技术:身体逐步内倾,加大
外侧腿臂的摆动幅度,保持头、躯干成一直线向内倾。助跑的整个过程应有明显的加速性和较强的节奏感,尤其是最后几步逐渐加快,到最后一步最快。•背越式的步点采用弧线助跑。先在横杆中间外侧30厘米左右地方确定起跳点,先
向右走5步,为A点。然后再向右走6步为B点。再向前走7步为C点。从C-B-A助跑,C-B段为直线助跑,B-A为弧线助跑。经过反复背越式跳高是指背部朝向横杆,身体各部分依次过杆的一种过杆技术。为加快起跳的速度,起跳腿应大幅度、平稳地以脚掌外侧着地,并迅速从脚跟向前脚掌滚动。这时由于迈步放脚时髋关节的
积极快速前送和迅速的弧线助跑而形成了了身体向后、向内的倾斜姿势。在起跳的缓冲阶段,为了提高起跳的速度。还应减小屈膝的幅度,以利于保持水平速度。在这阶段当身体由倾斜转为垂直至身体重心移至起跳腿的上方时,迅速有力地充分蹬直起跳腿的三个关节,躯干在离地前瞬
间几乎垂直地立于起跳脚之上。这时起跳腿的蹬伸方向应在身体重心的外侧,从而产生了过杆所必须的旋转冲力。2.起跳时摆动腿与双臂的协调配合技术起跳时离横杆较远的一臂使颈地向上摆动,加一臂不要充分摆出,并且较早地制动,这样有利于肩轴倾向横杆。摆动腿的摆
动应从屈膝的起跳腿旁开始,以膝盖领先,先屈膝折叠,后跳高架的远端支柱上方用力摆出。当摆动腿摆到起跳腿前方之后应向里转,而小腿和脚要稍许外展。这样的积极动作,有助于使骨盆保持在起跳力量的作用线上,围绕纵轴产生转身动作。此时,头应补偿性地转
向横杆。(三)过杆过杆就是充分利用起跳获得的腾空时间改变身体姿势,缩短身体重心与横杆之间的距离,并利用身体的屈伸、旋转越过横杆。过杆时,立即屈髋收腹,下颚迅速引向前胸,同时双腿补偿地高举两小腿积极向上甩起。(四)落地应注意,落地前的收腹举腿,以背先着地,或团身以肩先着地,然后再做一个后滚翻。为了
控制腾越方向,头部不能后仰,要注意在落垫过程的"视力监督",眼睛始终要注视着横杆方向。•二、学习方法•(一)学习和掌握起跳技术•1.地蹬摆练习站立,一手抓支撑物,起跳腿在前,摆动腿在后,摆动腿向异侧肩的前上方摆动,起跳腿配合充分蹬伸。要求摆腿
屈膝折叠并膝内扣,加速摆至最高点,异侧臂配合上摆,同时拨腰、顶肩,髋部前送并扭转。2.步走动起跳练习站立,起跳腿在后,摆动腿在前,起跳腿向前迈步放脚,摆动腿积极向前摆动。要求沿直径为15~20米的圆圈走动,起跳腿积极主动向前迈步放脚,并在摆动腿与手臂的有力配合下迅速完成跳腿。•3.弧线
助跑起跳练习在练习2的基础上分别用1步、2步、3步助跑转体四分之一垂直纵跳,两脚落地。要求蹬摆配合协调一致,动作快速有力,助跑节奏清楚,最后两步和起跳连贯,体会弧线助跑转入起跳时上体由内倾到竖直的垂直用力感觉。双脚落地,
是为了使摆动腿努力下沉,有利于按“桥”型完成过杆动作。此练习可在两个跳高架之间吊拉橡皮筋球,高度宜控制在练习者起后头顶刚好能够触及。•(二)习和掌握过杆落地技术•1.地倒肩挺髋练习背对海绵包站立,倒肩挺髋成“桥”。肩背着垫。要求挺髋挺腹,两臂屈肘外展。•2.定背越式跳高
练习背对海绵包站立,两腿屈膝半蹲,然后提踵发力向上跳起,形成典型的“桥”腾空姿势。接着屈髋,向上积极甩小腿,用整个背垫落地。要求在用力向上起跳之后,两臂配合上摆、挺髋、挺胸、肩后倒下沉,两小腿放松下垂。体会空中背弓的肌肉感觉。落地前
两小腿积极上甩,动作自然放松。此练习开始可以不用横杆,动作熟练后再用橡皮筋、横杆。另外,为了增加腾加高度,可站在低跳箱或起跳板上进行。•3.弧线助跑做背越式跳高练习在练习2的基础上,可采用先是1步助跑,然后3步,5步助跑做背越式跳高练习。弧线助跑最后两步
起跳要与过杆技术有机衔接。开始练习时,应将重点集中在起跳和腾空动作的正确结合上。初学者可在起跳点放置起跳板,增加腾空高度。加外,也可以增加垫子的高度。在技术上要求做到助跑点准确;起跳充分向上“旋转”;过杆时身体舒展成“桥”与横杆
大致成十字交叉;头、肩、背和小腿依次越过横杆后,肩背领先落垫。•(三)学习和掌握全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1.全程助跑和丈量方法(以左脚起跳为例)走步丈量法:先确定起跳点。起跳点的位置一般在离近侧跳高架的立柱1米左右(或横杆长的四分之一),离横杆投影点50~90厘米处。由起跳点沿横杆的平行方
向向前自然走5步,再向右转成直角向前自然走6步做一标志,由此点向起点跳约5米的半径画弧,即成最后4步的助跑弧线;从标记点再前走7步自然步画起跑点,定为前段直线跑5步距离。全程共跑8步。等半径丈量法:助跑距离为9~13步。起跑点离横杆约15~20米,与内侧跳高架向外延
伸线之间的距离约为3~5米。助跑弧线的半径取决于助跑的速度,速度越快,半径越长。初学者变化幅度大致为6~8米。起跳点和横杆之间的距离视横杆的增高高度而向外移。•2.程助跑的练习方法弯道弧线跑练习:此练习可先采用沿田径场弯道做加速跑。然后再缩小半径,沿直径10~15米的圆圈快跑。要
求跑到身体向内倾斜,平稳向前移动,注意摆臂的幅度内小上大。直段跑切入弧线跑线习:可没直线加速5至7步后转入弧线跑,过渡要自然连贯,节奏要逐步加快。全程助跑起跳练习:采用7至9步助跑距离,即直线跑3至5步,弧线跑4至5步的方法进行助跑起跳练习。要求助跑速度快,节奏性强,步点固高。注
意体会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尽量保持"旋起"动作至高垫顶上。完整技术练习:在熟练掌握全程助跑与起跳节奏的基础上,先做较低高度过杆练习,熟练后逐渐提高横杆的高度。在完整技术练习中,要做到最后4至5步助跑的足迹落在弧线上,
起跳脚的着地点要正,起跳力方向要正。起跳结束时,身体由倾斜转入直立姿势向上腾起。过杆时,后引双肩、挺髋、小腿放松下垂,完成好"桥"的动作。助跑身体重心移动要稳,过杆后肩背落垫要平稳。•错误动作纠正•1.助跑节奏紊乱,助跑与起跳结合不好产生原因:助跑
步点不准确,拉大步,捣小步或没有沿助跑弧线落脚。纠正方法:改进直线进入弧线的助跑技术,调整适合自身特点的助跑步点,按画好的每步标志反复进行练习;跳越跨栏架的练习,采用栏间跑3、5、7步培养节奏感和目测距离的能力。•
2.跳向前冲力太大而跳不起来产生原因:助跑过快失去控制,自身的腿部支撑力量不够;最后放腿太慢,不能及时完成起跳动作;助跑最后两步与起跳的转换技术没有掌握好。纠正方法:多做短、中程助跑起跳的结合练习,改进起跳脚快速着地,摆动腿和摆臂的
有力上摆、提肩、拔腰技术,提高助跑结合起跳的速度。另外,可多做弧线助跑结合起跳后身体落在高垫上的练习,强调身体从内倾迅速转成垂直和正确完成起跳后再做过杆动作。•3.跳时制动大,减弱水平速度,做过杆动作时,身体压杆产
生原因:倒数第二步身体重心下降太多,身体内倾不够;起跳前身体后仰过大,起跳脚落地不够积极,前伸太远。纠正方法:多做弧线助跑起跳的模仿练习。弧线助跑起跳后用头触高物,强调起跳要积极,上体要正直。•4.“坐”着过杆,臀部及大腿碰落横杆产生原因:起跳时身体重心没跟上,髋关节变屈,起跳效果差,腾空高度
不够;心理上怕摔,不敢用肩背落垫;小腿太紧张,没有挺髋就过早收腹举腿。纠正方法:利用跳板或跳箱,做立定背越式跞高,注意延长挺髋时间;逐渐啬高度,克服害怕心理,用肩背落垫。•5.斜交叉过杆产生原因:起跳时摆动腿内扣向异侧肩方向用力摆的动作做得不够,使身体绕纵轴转
体不够。纠正方法:结合摆臂动作多做原地蹬摆起跳模仿练习;弧线助跑起跞触高物转体90゜。短程助跑起跳过杆练习,在垫上画出落垫点,使肩背朝落垫点着垫。•6.杆上动作僵直产生原因:起跳腾空后,两膝紧张绷直,背弓动作不自然,空中
身体感觉能力较差。纠正方法:加强柔韧性、灵敏和协调性的练习,提高动作和放松能力。在山羊或跳箱上做仰卧背弓、顺势屈小腿举小腿练习,立定背越式跳越橡皮筋练习,体会倒肩、抬臀、挺髋,屈小腿过杆后小腿自然上甩,肩背落垫的动作。还可以中短距离助跑起跳过杆练习。降低横杆高度,用橡皮筋代替横杆,消除
心理害怕因素。•(二)、学习和掌握起跳技术。•1、确定队员起跳腿和摆动腿。•2、原地摆腿和摆臂练习。•3、原地和行进间起跳练习。•4、上一步和上三步助跑起跳练习。•5、沿圆圈或弧线做一步或三步助跑起跳练习。•注意:在做摆臂练习时,要求摆动腿有明显的折叠摆动;
加速上摆时要带动髋部向上。这一技术环节练习时间应为2到3天为宜。•(三)、学习和掌握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1、沿着圆圈跑的练习(直径15米左右)。体会圆圈跑身体感觉,控•制跑时身体内倾斜。•2、由直线进入圆圈跑的练习。体会身体由正直逐渐转入向内倾斜。•3、沿圆圈做三步
或五步的起跳练习。体会后两步加快节奏,做好起跳动作,积极向上跳。•4、在海绵垫前或对着一定高度的横杆做三步或五步助跑起跳练习。事先在垫前选好起跳点,用白粉画上弧线,让队员在弧线上练习。•5、3~5步助跑起跳坐上海绵垫。•6、3~5步助跑起跳背部着垫躺在
海绵垫上。•注意:在这一技术环节中,助跑速度应由慢到快,形成逐渐加速的过程。时间安排为一周左右。•(四)、学习和掌握过杆技术。•1、原地倒肩挺髋练习。在齐腰高的海绵垫旁,成起跳结束姿势。随着身体转向背对海绵垫,同时仰头、倒肩、展体
、挺髋,最后用肩背落在海绵垫上成过杆时背弓姿势。•2、背对搭放垫子的跳马站立,然后提脚跟、挺髋、并向后倒肩做背越式过杆动作,接着顺垫子向后落下。•3、3~5步助跑起跳背卧上较高的海绵垫,成杆上背弓姿势,两小腿在垫子上方。•4、原地跳起,挺髋后做向上向后甩腿练习。•
5、背对海绵垫做跳起过皮筋练习。•6、借助踏板做3~5步助跑过杆练习。•7、3~5步助跑杆过练习。•注意:这一技术环节时间安排为1~2周左右。•(五)、学习和掌握完整的背越式跳高技术。•1、教会队员丈量全程助跑步点。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路线像倒“J”字型。起跳点离横杆距离为
60~80厘米或自己手臂的一臂距离,靠近起跑点一侧横杆三分之一处作为起跳点的位置。在训练中确定起跳点后步点丈量方法有两种:一是反复丈量法、二是走步丈量法。在实际教学训练中我采用的是走步丈量法,即“5--6--7”丈量法或“4--7--7”丈量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8步助跑。•2
、全程助跑对着高横杆做起跳练习。•3、全程助跑(8步)起跳背卧上高海绵垫的练习。字串5•4、全程助跑(8步)背越式过杆练习。•注意:这一技术环节时间安排为1~2周左右。•二、加量阶段。(持续一个月到一个半月)•这一阶段不但要求运动员
熟练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而且还应全面提高队员专项跳跃素质。•1、力量训练:台阶训练法、蛙跳、多级立定跳远、跳绳、以及腰腹肌训练(肋木举腿为最佳方法)。•2、速度训练:30~100米反复跑、50米往返接力、15~30米弯道跑、也可在直径为15米的圆
圈上弧线跑。•3、技术训练:以一定高度多次过杆为主,助跑距离多为半程一般以4~6步为宜。培养助跑的连贯性和节奏感。•三、强化阶段。(一般2~3周)•在这一阶段,用全程助跑起跳过杆训练加来强运动员的跳高技术。
在这一基础上还应配一些心理辅导,用积极性的语言调动队员的情绪,提高训练效果增强自信心。例如:用“我很镇静”代替“我不紧张”、用“我充满力量”代替“我不累”、用“我起跳很准”代替“千万别违例”等等。这样的语言能激励运动员的求胜欲旺。•四、调整阶段。(一般为5~7天)•在这一阶段,可按排几次
观看教学训练录像或比赛录像;安排1~2次中等强度的训练课;做一些助跑练习;也可做一些腰腹肌力量练习;向队员讲一些比赛常规。总之,要根据每个队员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有利于恢复队员体力保持最佳竞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