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1-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doc,共(6)页,25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4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节细菌教案学习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2.尝试通过与动植物细胞作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和人类的
关系。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教法设想:1.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的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方法。2.目标导向法: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
按照一定的程序发现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3.推理法:培养学生学会辨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学法指导:1.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
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3.比较法:通过分析细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细菌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比单纯的观察更进一步。教学过程:一、导入夏天吃剩的饭菜容易变馊,你知道这是那种生物在作怪吗?学生回答(细菌等微生物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细菌的世界。(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实例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存放在曲颈瓶中煮沸的肉汤会保存很长时
间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个视频回忆一下巴斯德实验的全过程。(巴斯德实验视频):今天,我们就揭开这一秘密看一下细菌它的真面目。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空气、水、土壤、人体体表及内部都存在,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它?【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实例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
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主学习:通过对显微镜知识的掌握,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完成一下问题,时间五分钟:1、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为什么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物像?2、转换高倍物
镜时,为什么要转动转换器而不能直接扳动物镜?3、你观察到的细菌形态有哪几种?课件展示细菌三种形态,引导学生描述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三种细菌形状。这三种细菌分别是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细菌是单细胞的个体还是多细胞的个体呢?细菌的结构:让学生自己对照课本中图2、3—6,标出的
细菌模式图上各部分的结构名称(课件展示)时间2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的作用,讨论细菌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并回答交流。教师总结: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中央核区,无细胞核,另外有的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结构。进一步指出:图中展示的细菌,作
为单细胞生物的细菌外层有的有鞭毛,有的有荚膜,请学生猜想鞭毛和荚膜的作用。教师表扬学生的猜想后指出鞭毛和荚膜的作用。解难释疑:比较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根据上面填写的表格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提问: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何异同点
,细菌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何异同点。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不同点:与植物细胞比没有叶绿体和成形的细胞核,与动物细胞相比有细胞壁,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相同点它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习了动植物的细胞结构,通过比较分析细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对
细菌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比单纯的观察更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引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合作探究:细菌是单细胞的,并且细胞里没有叶绿体,它是如何维持生命活动的呢?请同学
们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111页第2自然段,教师巡回解疑指导:(5分钟内)1、细菌的营养方式有哪些?请举例说明。2、细菌的繁殖方式是怎样的?过程如何?3、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生长时,细菌又是如何度过恶劣的
环境的?4、芽孢和孢子是同一概念吗?它是不是一种生殖细胞?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细菌的生殖:我们熟悉的植物是怎样繁殖的?(种子和孢子),那细菌又是怎样繁殖的呢?(展示细菌繁殖的录像)。学生说出生殖的特点:二分裂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学生谈启示讨论: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还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你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吗?1、炎热的夏天,食物容易腐败,但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为什么就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呢?2、为什么晒干的香菇、木耳比新鲜的更容易保存?3、在我国秦朝修建长城时,建造者的食物之一是存放在罐子里用盐腌制的蔬菜,你
能说出腌制蔬菜,为什么能保存较长时间的道理吗?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细菌的生存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设计意图】通过实例,使学生对细菌的分裂生殖的特点——简单、快速有一个直观的
认识。这两天,我们已感受到天气的寒冷,那细菌是怎样度过这寒冷的环境的呢?引出芽孢结构我们来看看细菌对付恶劣环境的方法(展示录像)。(出示芽孢形成及萌发示意图)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录像内容回答几个问题?(1)芽孢和孢子一样吗?(2)细菌能不能依靠芽孢繁殖?(3)芽孢是细
菌细胞里的结构吗?学生回答:不一样,孢子数目很多,是繁殖结构;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孢,数目没有增长,不是繁殖;芽孢只在条件恶劣时才出现,芽孢出现时细胞就解体了,所以芽孢不是细菌的细胞结构。【设计意图】通过图片,
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师:生物体都有一个产生、发展、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走过千万年的地球上尸体堆积如山了吗?为什么?请看大屏幕,播放多媒体课件(腐生细菌分解动
植物尸体的过程图解)。请回答腐生细菌在自然界中作用?(1)细菌对人类是否都有害?(2)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现在何处?老师:可见细菌对人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师:看来细菌也有对人类有益的地方,根据同学们的分析,细菌的益处明
显要大于它对生物的害处。当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分为二看待问题,充分利用细菌的优点,克服细菌对生物的不足,让细菌多为我们人类造福。【设计意图】通过辨论,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关系,培养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去看待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盘点收获:(今天你收获了什么?)达标检测:1.从形态上可以将细菌分成()A.球菌和荚膜菌B.球菌、杆菌、螺旋菌C.球菌和杆菌D.有荚膜菌和无荚膜菌2.大多数细菌的结构和所具有的营养方式是()A.不含叶绿体、自养B.含叶绿体、自养C.不含叶绿体、异养D.含叶绿体、
异养3.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菌细胞里含有叶绿体B.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C.用低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的细菌D.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有完整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4.下列有关芽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芽孢是一种休眠体B.芽孢对恶劣的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C.环
境适宜时,一个芽孢可以萌发成一个细菌D.芽孢是一种生殖细胞5.肺炎双球菌侵入人体肺部后,少量的细菌形成大量的菌群,导致人体表现出病症,这一过程的实现是通过()A.芽孢产生B.细胞生长C.孢子生殖D.分裂生殖6.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科学家
设计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如右图所示:(1)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2)打断“鹅颈”后,瓶内的肉汤腐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鹅颈瓶实验”,如果家里没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用__
__________方法将剩饭剩菜短时间保存而不会腐败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