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六课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学素材1-人教版.doc,共(1)页,2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22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案例:我的这节课是西方美术史中风格主义美术部分中的一节,从整个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脉络来看,文艺复兴美术、印象派是两个重要节点,其特点鲜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相比之下较易于掌握,而在文艺复兴之后至印象派的四百多年间,艺术风
格总体为继承传统的写实手法,只是在不同时期和地区,出现了代表不同阶层的不同风格作品,表面上看起来很相近,其实各具特色,对于这部分内容在理解上也就造成了很多的难度,所以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来讲明这一问题:环节一:在讲授
库尔贝的代表作品《奥南的葬礼》时对比浪漫主义代表作品《自由引导人们》,分析《自由引导人们》中神话人物是主观想象的,与现实主义作品注重如实再现眼见真实的艺术主张是不同的,着眼点放在追求生活的真实上。环节二:在讲授米勒作品时,对比同时期另一幅直接反
应社会矛盾的作品《收割的报酬》,讲明米勒朴实真诚的,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同样具有发人深省的作用,再次把观点落在真实的生活本身。环节三:在讲授罗丹的《加莱义民》时,通过分析不同人物复杂心理来强调罗丹不因循守旧,敢于探索新
的表达方式再现真实苦难的革新精神,还是把落脚的放在尊重历史的真实上,同时渗透如何品鉴三位代表人物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所造成的不同艺术效果,即不同的手法是如何增加此类作品的感染力的。另外,本课讲授的是西方艺术中所表现的西方社
会的苦难和社会矛盾与不公,对我们中国学生,尤其是生活在当今的中学生,感知方面存在很大距离,于是我选用了一段中国导演执导的,反应中国近代苦难历史题材的影片《一九四二》片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
,以及思考美的意义,并对学生回答不做终结评价留,给学生日后思考,体现了多种评价的新课标要求,同时也延伸了本课的探究内容。最后,我以本人作品结课,由我亲自讲出创作体验,通过我的作品更拉近了与课堂内容和学生的距离,使结束更具亲近感,体现了现实主义美术就在身边,与课前所述的现实主义美术的影响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