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2-统编人教版

DOC
  • 阅读 106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436.922 K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2-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2-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2-统编人教版.docx,共(5)页,436.92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7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本课通过阐述中古时期亚洲不同区域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发展、奥斯曼帝国的兴衰、以及南亚、东亚各国的发展。使学生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多元化特点。【唯

物史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几大帝国,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多元化进程。了解不同地区的宗教社会变化。【时空观念】掌握亚洲不同区域的历史发展变化,并进行时空的比较【史料实证】通过阅读相关史料,全面了解各地区的历史【历史解

释】抓住“特色与交流”,理解伊斯兰教影响下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三大洲帝国的建立及对于东西方交流的影响。【家国情怀】理解南亚印度教及外来伊斯兰教并存的局面,日本、朝鲜与中国交流密切,影响深远。重点:中古时期亚洲的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

,认识亚洲这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面貌难点:奥斯曼帝国的兴衰一、阿拉伯帝国——东西方经济、文化桥梁1.阿拉伯国家(1)背景①7世纪前的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长期混战,生产停滞。②人民渴望统一,伊斯兰教应运而生。(2)伊斯兰教的形成①时间:7世纪初。②创始人:穆罕默德。③

经典:《古兰经》④主张:宣扬信仰唯一的神——“安拉”,宣扬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最后的先知。(3)阿拉伯半岛的统一2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阿拉伯国家政权(政教合一的国家),并打着“圣战”的旗帜行进对外扩张,63

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实现了统一。(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元年)2.阿拉伯帝国(1)建立过程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穆斯林军队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占领两河流域,进而征服阿富汗和

印度北部,直抵唐朝边境,并击败了唐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同时战胜埃及,横扫北非,到8世纪中期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2)政治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最高统治者阿里发(意为先知的继承者)掌握国家的政治、宗教和军事大权;●下

设官僚机构辅助:宰相协助阿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与文告(与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枢密院职能不同,中国主管军事);财政部负责收支(类似中国古代的户部)。(3)经济繁荣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较快发展,阿拉伯商人成为

连接欧亚非三洲贸易的桥梁,阿拉伯商人的活动范围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到非洲的广大地区。(4)文化繁荣●阿拉伯文化繁荣的表现:继承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经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领域取得重大成就。●阿拉伯文化

繁荣的原因:统治者重视知识,并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开放宽容的态度;地处欧、亚、非洲交界处,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阿拉伯人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中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改进。●阿拉伯文化的特点:3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阿拉伯文化的影响: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促进了欧洲的文化发展等。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崛起与对外征服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本是西突厥人的一支,信仰伊斯兰教,因蒙古西征而西迁到小亚细亚,13世纪发展起来,并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

14世纪中期,征服了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2.奥斯曼帝国●建立过程1453年灭拜占庭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建立奥斯曼帝国,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东起波斯湾和高加索,西达摩洛哥,南自尼罗河中游,北至奥地利和俄罗斯边界,疆域极为

广阔。●政治制度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信仰伊斯兰教)的军事封建帝国,最高统治者苏丹,集宗教、政治、军事权力于一身,还是国家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经济状况15—16世纪,帝国经济繁荣,都城伊斯坦布尔成为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即陆路丝绸之路),对过往的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的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引发了西方早期的新航路开辟。4总结:中古时期的西亚地区,先后形成了两大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即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虽然这两个帝国的对外征服扩张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不可否定的是,这两大帝国对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三、中古时期的南亚国家(一)笈多帝国1.建立过程●4世纪初期,北印度地区陷入分裂,战乱频繁。恒河中游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

征服了北印度地区;●笈多帝国直接控制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他地区仍处于分裂状态。2.印度教的产生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转化而来的印度教逐渐成为印度主要的宗教。(二)德里苏丹国家1.建立过程7世纪后,北印度地区陷入分裂

状态,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2.政治体制德里苏丹国家实行政教合一,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掌握国家最高的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行省,行省总督有苏丹任命,重要职务由穆

斯林担任。四、中古时期的东亚国家(一)日本1.日本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形成:(1)形成过程:●秦汉移民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大化改新的推动;●模仿隋唐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2)大化改新:●开始: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进行改革,因年号为“大化”,故史称大化改新。●内容: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

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5外交向中国唐朝政治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推动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给日本历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也存有一

点的局限。2.幕府统治的形成:(1)背景:●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庄园制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寺院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武士集团的形成: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

士;(2)形成:12世纪末(1192年),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3)特点:●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武士与将军结成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

兵役等义务。(4)局限17世纪的德川幕府是日本最后一届幕府统治,为了维护统治,德川幕府曾效仿中国实行锁国体制,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日本的国家安全,但最终严重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二)朝鲜1.4世纪,朝鲜半

岛,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政权并立;2.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效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3.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效仿唐制,政治上,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划分为十道,实行科举考试;经济上推行土地国

有;文化上,传播中国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4.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朝鲜。历史上,中朝两国关系密切,曾于16世纪末联合抗击日本侵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本课涉及的国家较多,需要学生对时空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要混淆。老师在课

堂上可以建立框架,在总结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4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