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DOC
  • 阅读 101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6.356 MB
  • 2022-12-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5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docx,共(8)页,6.356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70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本课是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六单元第19课《辛亥革命》,本课通过三个子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讲述了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唯物史

观】通过学习,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理解认识辛亥革命的成果及思想实践的特点,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通过《辛亥革命》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辛亥革命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

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运用文献史料及后人研究评论性材料,解读印证辛亥革命的特点、意义,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

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辛亥革命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1.重点: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2.难点: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

进步性和局限性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2【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邹容像;右图是《革命军

》书影。1903年,青年革命家邹容撰写的著作《革命军》出版,论证了推翻清朝统治、实行革命的正义性和必然性,成为引导志士仁人走向革命道路的明灯。大家思考一下,推翻清朝统治的是那一次革命?这场革命有何性质与影响?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讲授新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问

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时,清政府有哪些自救措施?结果如何?自主学习1、“新政”的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清政府力图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2、“新政”的结果: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

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图片情境3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孙中山又是如何建立同盟会并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的?自主学习1

、孙中山是广东省香山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式的近代教育。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孙中山深知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国家,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

。3、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从此,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开始了。4、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图片情境合作探究三民主义的内容与评价4图片情境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在革命形势的推动下,清政府是如何进行预备立宪的?结果如何?自主学习1906年

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图片情境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问

题情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武昌起义的背景有哪些?经过及影响如何?自主学习背景: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引发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

武装起义后,清政府抽调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5合作探究辛亥革命的背景条件(1)经济基础:清末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2)思想

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4)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5)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同志军起义,湖北防

务空虚。图片情境自主学习起义经过及影响: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随后,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图片情境视频情境播放视频——武昌起义。图片情

境6问题情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中华民国是如何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与评价如何?自主学习(1)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2)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等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

件。图片情境视频情境播放视频——中华民国成立。7问题情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辛亥革命的成果是如何丧失的?自主学习1、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诱使其展开和议。袁世凯随后又以南方革命党的共和要求,对已束手无策的清政府

施压。2、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清王朝结束了统治。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落到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图片情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问题情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自主学习

1、进步性: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1)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2)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3)打击

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局限性:(1)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大多数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8领导,这是辛亥革命历史局限性的

基本体现,也是留给后人的根本教训。【课堂小结】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4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