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章第1节《人口分布》教案-湘教版.doc,共(10)页,1.617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3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10第一节人口分布学习目标:1.掌握世界和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重点)2.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重难点)一、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人口密度。2.特点:极不平衡。(1)表现①从世界上看: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②从各大洲看:在各大洲
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亚洲占比最大。③从各国看:目前,中国最多,其次为印度,13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④从城乡看: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2)规律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地理条件(1)
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3)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较发达。(4)土壤:主要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5)矿产资源:开发吸引人口聚集。2.人文地
理环境2/10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1)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2)农业社会以后,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3)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1)城镇人口
比例最高的大洲是北美洲。()(2)越是干燥的地区,水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大。()(3)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不变的。()(4)热带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在平原地区。()(5)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B.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
区C.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为欧洲D.世界人口稀疏地区有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区、高山和高原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提示:(1)×欧洲是城镇人口比例最高的大洲。(2)√例如,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较发达,而绿洲之外
,则人口稀少。(3)×在原始采集渔猎文明时期主要为自然因素,现代工业社会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和科技因素。(4)×热带湿热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地、高原地带,因其地势较高,排水容易,较为凉爽;热带干热地区
的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带,主要是因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且降水较多。(5)D[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和沿海平原地带,A错误;亚马孙平原由于气候湿热,所以人口分布稀少,B错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C错误。]3/10世界人口分布根据2019年初世界各国统计
局的人口普查数据汇总报告,以及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统计数据的预估数据综合评估,截止到2016年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共有13个,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墨西哥、日本、菲律宾、埃塞俄比亚,其
中亚洲有7个国家。下图为世界人口的分布图。问题1(区域认知)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哪些?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提示:人口稠密区有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历史悠久。问题2(综合思维)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
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是什么?提示: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最主要的气候特征。问题3(人地协调观)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南极大陆由于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适于人类居住。问题
4(区域认知)图中哪个数字代表第一人口大国,其人口分布特征是什么?提示:第一人口大国是中国,为数字①;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是东多西少。[归纳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其分布特点分析如下:4/
101.读图,回答(1)~(2)题。全球及各大洲人口分布平均高度图(1)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A.亚洲、欧洲、非洲B.亚洲、非洲、欧洲C.非洲、欧洲、亚洲D.非洲、亚洲、欧洲(2)大洋洲人口分布的平均高度远低于北美洲的主要原因是大洋洲()①热带地区所占面积广②平均海拔低③人口分布
极不均衡④地广人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D(2)B[第(1)题,非洲热带地区面积大,低地不适宜居住;欧洲海拔最低且纬度较高,适宜在低地居住。第(2)题,大洋洲虽然热带面积较广,但平均海拔低,且人口
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分布是在人类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和繁衍后代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5/10通过自然、经济、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对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综合作用的结果。数据显示,2015—2017年间我国年均流动人口达到2.46亿,主要流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
经济发达地区及沿海地区。1982—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问题(综合思维)从自然和社会角度,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提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
快的主要原因:一是自然环境优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地势低缓,平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河网密布,水源丰富,水陆交通方便,使人口不断集聚,经济快速发展。二是经济实力雄厚。我国东部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有众多的农业基地和水产品基地;工业发达,集
中了我国的四大最具有实力的工业基地,其经济影响力遍及全国;科技文化水平高,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东部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不断增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三是政治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从全局出发,制定了有利于沿海
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这就使得沿海地区得以依据有利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的先进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从而吸引了内地和其他地区人口大量迁入,人口总数不断增长。[归纳总结]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
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自然地理条件6/10自然地理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案例地形平原和丘陵地势起伏不大,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比较有利,适宜人类的生存繁衍,是人口主要分布区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
三级阶梯上山地和高原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土层瘠薄、交通困难,人口较为稀少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该类地区既不酷热,也不严寒,季节更迭鲜明,为人类开展多种生产活动提供了条件,使之成为适宜居住的地带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
度近海地区水资源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越是干燥的地区,水资源的影响越大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绿洲地区土壤多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土壤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人口的分布也不同我国东北是肥沃黑土
的分布地区,人口密度高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聚集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2)人文地理环境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经济因素相对分散而均衡对土地的高度依存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人口分布格局呈现
点、轴集中态势工业、交通、商业的不断发展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国际贸易的发展科技、交通运输条件人口向消费地、交通运输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聚集科技进步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7/10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2.我国人口分
布的特点及原因2.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2)题。(1)导致图中虚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地形D.河流(2)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
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1)B(2)A[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的知识及读图分析的能力。第(1)题,从图中黄河的形状、省区
轮廓可以判断出该图虚线段显示的人口地理界线大致和8/10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相吻合,故影响其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第(2)题,图中显示的①区域属于渭河平原,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故人口稠密。]综合
思维:分析评价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指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其评价性语言是:凡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政治、科技、历史
、宗教、军事等。其评价性语言是:凡上述条件较优越的地区,其人口密度较大,相反人口密度较小。区域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就不同,因此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下图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
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____。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加拿大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国土的东南部,然后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和加拿大东南部的地理特征,作出符合实情的具体分析。[答案]东南
部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9/10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1~2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处于中低纬度B.多濒临海洋C.经济高度发达D.多为平原地形2.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A.⑤—湿热B.⑥—干热C.⑦—干旱D.⑧—高寒1.C2.D[第1题,世界人口一般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其中①②是中国和印度,是发展中国家,③④是西欧和北美东部,是发达国家。第2题,⑤是北非撒哈拉沙漠,炎热干旱;⑥是亚马孙热带雨林,高温多雨;⑦是南极大陆,寒冷干燥
;⑧是青藏高原,高寒地带。]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完成3~4题。10/103.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
济相对发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A.人口密度低B.开发了新资源C.交通条件改善D.市场广阔3.C4.B[第3题,从图中可知南部纬度较北部低,气候较温和,开发历史较长;城市较密集,经济相对发达
;河流由南向北注入海洋,南部为地势较高的山地。第4题,西伯利亚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主要是由于开发北部资源;西伯利亚地广人稀,不可能因为北部人口密度低而迁移;北方人口稀少,更不会是市场广阔;交通条件的
改善是因为资源的开发和人口增多,而不是因为交通条件的改善引起人口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