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聚焦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七夕-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doc,共(2)页,2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00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聚焦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七夕教学目标:1.利用多种途径了解七夕节的由来、有关传说故事和习俗。2.开展搜集、诵读有关七夕节的诗词、美文活动,体会描述的美好意境。3.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七夕节的由来传说。2.让学生了解七夕节的习俗、食俗。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整理七夕节相关图片、文字资料,了解七夕节的各种习俗和传说,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查阅资料,收集七夕节的风俗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各地有关七夕节的习俗。教学过程:一、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节日,了解了他们各自的习俗,你是否记住了呢?下面,让我们共同做个小练习,看看大家是否真的记住了呢?练习如下:春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七夕节五月初五正月十五七月初七正月初一八月十
五吃粽子赛龙舟赏月吃月饼拜月乞针线看灯吃汤圆贴春联吃饺子2.同学们,做完练习,你们是不是发现咱们还有一个节日没有学习,对了,就是七夕节,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七夕节的知识。二、新知识的学习1.教师简单介绍七夕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回忆
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习俗。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少女节”、“女儿节”。2.七夕节的由来学生介绍,教师讲解,同时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场景、图片等
(1)分享学生搜集的七夕节由来的相关资料(2)教师补充总结,展示课件,七夕节的由来。“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
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3.七夕节的传说学生介绍,教师讲解,同时用
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场景、图片等。(1)牛郎织女的故事(课件)(2)学生复述牛郎织女的故事(3)教师补充总结4.七夕节的习俗(教学形式:学生介绍,教师讲解,同时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场景、图片等)(1)分享学生搜集的七夕节习
俗的相关资料(2)教师补充总结,展示课件七夕节习俗多种多样,有乞巧、乞智、晒衣曝书等等多姿多彩的活动,还有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贺牛生日等有趣的传统,当然,庆祝七夕,各地也有不同的习俗,例如,广东七娘会、台湾拜“床母”、胶东——拜七姐神等,下面让
我们来详细的学习这些习俗。(详细内容见补充材料)5.七夕节的食俗学生介绍,教师讲解,同时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场景、图片等(1)七夕节的食俗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2)巧果的做法三、小结1.想
一想、忆一忆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让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四、作业1.搜一搜:七夕节有哪些诗词呢?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下,下节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