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7-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4)页,8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056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案设计初中语文《行路难》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李白的诗及相关资料。二、自学生字新词,扫清文字障碍。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
到的问题。二、教学课题知识目标:1、理解诗句含义。2、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感知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2、能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美,提高鉴赏古诗能力。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情感目标:1、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2、学习
作者充满自信又乐观进取的精神。3、引导学生能乐观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三、教材分析《行路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乐府诗。本教学设计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疏通大意、进入意境;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希望学生
能根据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李白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著追求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态,感受到本诗抑郁与奋发、失望与希望急剧交替变换的感情基调。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本文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
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一段本文的录音,课堂放给同学们听,给学生听觉上的直观感受。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李白的示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
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豪放的诗风容易引起学生的情绪,通过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激情,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2.探讨法:将一些重点知识拿来探讨,教师从旁引导,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教
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背景音乐《渔舟唱晚》)(2分钟)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仙”“酒仙”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设计意图:以相关内容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创作方法,收到蓄情的效果。]二、介绍诗人,了解背景1、说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到大学习过他许多的名篇名句。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背过哪些名篇名句。
2、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印象中的李白?(板书:唐代诗人、诗仙、酒仙、豪迈、洒脱、浪漫主义诗人等)3、方法指导:我有这样一个观点:要想读好一首诗或一篇文章,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的时代背景,这也是一种读诗的方
法,这方法就叫知人论世。【百度文本】:他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
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对诗歌作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鉴赏这首诗歌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三
、初读诗歌,疏通文意教师精彩过渡:有人说读李白的诗歌,如嗅花香,如喝佳酿,如品甘泉,如饮香茗,会让我们口齿留香,久久难忘。今天我们就来美美的读一把。(一)读诗应该注意什么?提出三点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诗意。请学生注意要读准个别生字。
如樽、斗、羞、箸、塞、太行、歧、沧等字(以课件显示标注拼音。)——教师范读。1、学生按要求先自读一遍,找出重音,划出节奏,酝酿情感。2、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其他同学评价。3、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如音乐一样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平缓,时而急迫的高低变化,感悟在波澜起
伏中蕴涵着诗人纵横跌宕的情感。4、学生齐读一遍。[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并结合教师的范读示范,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激情,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语言美、韵律美的感知能力,多读诗歌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可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
能力。](二)疏通诗意(1)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2)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其他小组解答,学生不能解答,老师解答。(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值”,价值。)(3)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
内容,请学生评价。[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因为学习古诗词要整体了解诗词的主要意思,领会诗歌的内涵。通过查工具书和参考注释,疏通诗意。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
交由全班讨论解决。]五、品读诗歌,体会感情美(教师适时形成板书)(20分钟)先出示下列问题:•1李白看到了什么?•2他有什么举动?•3他有如此举动的原因?•4他联想到什么人?•5他发出怎样的感叹和呐喊?围绕五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拨总结;(板书设计)《行路难》李白美酒(
一)设宴朋友的深厚友情佳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胸中郁积的苦闷(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象征仕途的艰难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三)吕尚垂钓用典故,表示对前途仍抱有伊尹乘舟希望,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四)“行路难”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难
的心理,情绪又趋低沉。(五)长风破浪借南朝宗悫之语,表达自己冲破一切济沧海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充满乐观和希望[设计意图:通过之前的读再到这一步骤——品,走近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在困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五、寻访
李白:(10分钟)引导创设情境:教师:李白以他无穷的魅力,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名人雅士不断地去寻访。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歌,还要走进探访诗仙李白。现在李白的图画就在你面前,你们相像与李白对话,请你们就诗句内容与李白对话。教师示范后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学生与李白对话。(
教师作点拨)然后归纳:太白兄呀,你看我们准备的盛宴:每斗要价十千的美酒斟满了金杯,酒香诱人;价值名贵的美味佳肴盛满玉盘,菜香弥漫。我也知你很烦闷的了,你停下酒杯,放下筷子,菜不能食,酒难下咽;你又抽出宝剑,举目四望,内心委实一片茫然。你曾想远渡波涛滚滚的黄河,却正值冰封雪冻堵塞
了这条大川,不能行船;你曾要登上太行山,又遇上莽莽的风雪封山。当你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学习伊尹,在清溪上钓鱼消遣,忽然间,又梦见伊尹那样遨游在太阳旁边。世上行路是多么艰难,行路难!行路难呀!人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岔路?你说今后的道
路又在哪里呢?但我也相信你会成功的,因为你坚信乘风破浪的机会总有一天会来到来的,那时你就会高高挂起云帆,在苍茫大海中勇往直前![设计意图:何景明说:“诗文有不可易之法者,辞断而意属,联类而比物也。”由于诗歌自身这一特点,诗歌鉴赏尤其需要借助想象的作用,去领会诗词的意境。这样想象,
可以帮助我们在吟诵诗句时更好地领会诗词的意境。这一环节是这一课时的第二大重点环节,希望通过此环节领会诗的意境。]六、练笔:在你的生活或者学习过程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困难,遭遇过挫折,经受过痛苦,面对这样的境遇,你该如何对待?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展示
学生作品)(2分钟)[设计意图:布置作业是趁热打铁,让这种感受变成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具体实践。这一设计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创作让学生摆脱了束缚,将丰富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借助鲜活、老到、优美的语言表现了出来,水到渠成的将学生创造美的热情激
发出来。]六、课堂小结:(播放音乐《我们等待那一天》)【百度mp3】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认识了李白这位“谪仙人”,也因为走进他的内心,让我们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七、教学反思1、找准背景介绍形象化
作为课堂的切入点很好。2、品读诗歌,体会感情美这个环节处理得不错,学生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引导创设情境这一环节很好,因为很形象,学生记忆很深刻,在下课时可以背诵出来了。不足的是学生自己品味的时间也不够八、教师个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