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导学案2-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80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18.0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导学案2-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导学案2-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导学案2-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3)页,1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95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卖炭翁》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白居易。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对人物、事件的描写突出中心的写作方法。3、情感目标: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卖炭翁凄苦形象的塑造;“宫市”罪恶的揭露。

三、诗人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他是位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

者。白居易留给后人的诗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卖炭翁》就在其中。四、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一)解释加点词:(1)伐.薪烧炭:(2)何所营.:(3)心忧.炭贱愿.天寒:(4)手把.文书口称敕.:(4)回车叱.牛:(5)惜不得...:(6)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讨论分析,了解大意。1、明确什么是“宫室”?“宫”指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室”,是指皇宫所需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实际上是掠夺2、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明确: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

终南山上。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3、“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为什么这样写?明确:外貌,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这句从什

么角度刻画卖炭翁?心理。可自己身上却“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5了解卖炭翁运炭的艰辛。衣正单,一

尺雪,碾冰辙,“困”、“饥”、“歇6、“偏偏”一词写出了宫使什么样的情态?轻快而又趾高气扬的神态。7、分析两种人物形象卖炭翁蓬头垢面、老态龙钟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心态,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黄衣使者(皇宫内的太监)蛮横无理的强盗8、

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绡、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遮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满怀的希望就

这样成了泡影。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可怕的宫市制度!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9、全诗诗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对比,白描,设问五、小结。白居易写作《新乐府

》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但是,《卖炭翁》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宫市的揭露。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

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读着这首诗,我们所看到的决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个人,透过他,仿佛有许许多多种田的、打渔的、织布的人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们虽然不是“两鬓苍苍

十指黑”,但也各自带着劳苦生活的标记;他们虽然不会因为卖炭而受到损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赋税的重压下流着辛酸和仇恨的泪水。《卖炭翁》这首诗不但在当时有积极意义,即使对于今天的读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中心思想全诗通过卖炭翁辛劳烧炭、艰难运炭上市、炭被宫使掠夺的悲惨

经过。借卖炭翁的不幸遭遇,为百姓鸣不平,用卖炭翁的形象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酸和痛苦,打击中唐的弊政之一“宫市”,以及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六、重读全诗,结合理解,感受诗意。七、作业。背诵并默写,写500字读后感。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