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2课《礼记两则-大道之行也》习题8-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1)页,1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8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八年级练习——《大道之行也》(2)答案版一、翻译下列句子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译文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译文: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
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4、男有分,女有归。译文: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译文:(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或“对于财货,人
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译文:人们(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或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译文:所以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二、回答下列问题1、《大道之行也》中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的句子(即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哪一句?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
能,讲信修睦。2、“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
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3、请说说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答:(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A、推己及人,全社会亲如一家;B、各种年龄段的人都做出合适的安排;C、五种特殊的人都有生活保障);(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4、《大道之行也》的总括
句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大道之行也》文末将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
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6、说说大同社会的意义?答: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后构想出来的理想社会的模式,是一个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和平、安定的理想社会。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
如: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所向往的目标,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7、说说大同社会与世外桃源的有哪些相似之处?答:“世外桃源”显然是根据大同社所构想出来的,它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快乐、幸
福,这是大同社会“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具体表现。)8、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答:文中“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大道”和“大同”都
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9、文中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达相同意思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