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9-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ppt,共(8)页,1.892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6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九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出生,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重要的新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
年与里希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修养自己的品德。推广延伸到各地,流传千秋万代。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格物:致知:修身: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袖手旁观:不知所措:一帆风顺:
彷徨: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传统教育是否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现代科学称。2.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怎样?3.实验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4.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5.本文主要
论述了的问题,文章的论点是,文中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实验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文章的论证思路是:先提出了“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论题。接着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然后分析实验精神的
重要性和中国学生的现状。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学生应该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6.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论证思路。7.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众所周知,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的教学,缺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前社会中,这个缺点甚至可以说是致命伤,它使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因而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所以,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体现在:一是在研究自然科学、人
文科学和规范个人行为上,都不可缺少;二是在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自然、人文环境上也不可缺少。甲生:就说“格竹”吧,同是封建时代的郑板桥,他就不像王阳明一样一无所获。他在一首咏竹诗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很多擅长写咏物诗的封建诗人,他们其实是擅长格物致知的。※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丁肇中提出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可有的同学对此进行了反驳,下面是部分同学的反驳。请根据甲生、乙生同学的发言,你再替丙生举一个类似的反驳事例。乙生:就说“
格柳”吧,贺知章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亲身观察和实践,是不能有这样的神来之笔的。示例:白居易“格草”就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丙生:。苏轼“格山”就给我们以深沉的
警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