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两首-蒹葭》导学案7-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67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23.0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2课《诗经两首-蒹葭》导学案7-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2课《诗经两首-蒹葭》导学案7-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2课《诗经两首-蒹葭》导学案7-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3)页,2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53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蒹葭》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经》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朗读四字诗的节奏,熟读成诵。2、能力目标:体会景物描写的

作用,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3、情感目标:体味诗歌的音韵美、画面美、人性美、主题美、诗意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画面美。2、把握“追求者”形象,感受诗歌人性美。【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画面美、人性美。【教学方法】自主合作

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前播放秋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二胡曲)1、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吗?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

,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蒹葭》,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2、出示学习目标(二)、文学常识回顾《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三)、听读课文,感受音韵美1、配乐朗读;(板书课题)2、学生自由练读;3、指名朗读(让其他学生点评);4、师生探讨如何感受音韵美?(1)大都是四言的语句形式

,朗读时采用“二/二”拍,读起来很整齐,有节奏感;(2)作品押韵:“ing”“i”“i”;(3)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5、齐读课文;(四)、赏读课文,感受画面美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

om客服QQ29449374791、自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见课件)2、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大家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个时间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准备:秋季而且是深秋。依据:白露为霜。

清晨。依据:白露未唏、白露未已。②、在同学们的眼中,这个季节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教师准备: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秋天是一个萧瑟肃杀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凄凉的季节……③、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教

师准备:芦苇——丛生茂密。白露秋霜——洁白,晶莹。河畔道路——崎岖难行,险阻重重。秋水——柔和,沉静,澄明,清冷。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④、现在你能否说说诗歌通过这些景物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

境?教师准备:营造了一个清冷、孤寂、凄美、迷离……的意境。(氛围、境界)3、展开联想、再现诗歌意境同学们看大屏幕,选取几种景物把你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几句话描绘出来。(屏显词语:蒹葭(芦苇)白露、秋霜、河畔道路、秋水、晓雾。)注意:只写景,不写人。(老师出示示例)示例:深秋的清晨,霜浓雾重,

在青苍的天际下,河畔那一大片丛生的苍苍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起伏摇曳,茫茫秋水之上,晓雾朦胧,烟水迷离......(1)、学生自己写。(2)、请学生读自己所写的内容。(五)、品读课文,感受人性美1、刚才咱们描绘了

诗中景,再来看看诗中人。这时候,主人公出现了,在这样的氛围下,他在做什么?心情又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齐读课文,小组讨论)教师准备:主人公在做什么:“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追求“伊人”、寻找“伊人”。“追求者”心情:①“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追求者”的

焦急,急迫。②“宛”字,好像仿佛之意——追寻而不得时心情如何?失望、怅惘、痛苦。2、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自读课文,小组讨论)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

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①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依据:“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②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依据:“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俟”一个“在”字

,主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教师总结: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执着追求,矢志不渝的“追求者”。(六)、创读课文,感受主题美3、诗中将“伊人”形象理解为爱人,实际上“伊人”的内涵可以有更为丰富的理解: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执著追寻和

向往的,你能举个例子吗?(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并回答:爱情、事业、亲情、友情、理想、自由,还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七)、美读课文,感受诗意美现在我们对诗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再来

朗诵这诗。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诵读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从而感受诗歌意境美。1、男生女生交替读2、齐读课文(配乐)(八)、当堂检测指明学生检查背诵(根据屏幕提示背诵)结束语:让我们把《诗经》这颗璀璨的明珠装

在心里,让这古老经歌谣传唱不息。(九)、作业:课外阅读《诗经·桃夭》。附加:板书:蒹葭《诗经·秦风》亲情友情追求者——伊人:爱情事业理想自由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