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两首-关雎》导学案4-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42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35.0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2课《诗经两首-关雎》导学案4-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2课《诗经两首-关雎》导学案4-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2)页,35.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50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关雎》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2、轻松诵读,能够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3、品读诗歌,能够说出诗歌中起兴的表现手法。【学习重点】1、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内涵。2、学习比兴的表现手法。【资料助读】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

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2、《诗经》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指诗的种类,“颂”以宗庙、颂神乐歌为主;“雅”是宫庭乐歌,多为贵族文人所作;“风”又叫“国风”,是一种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也是《诗经》中的精华

部分。“赋、比、兴”指诗的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二、预习检测1、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2、学生简介作品,展讲下列练习。1、《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到时期的诗歌,共有篇,又

称。其种类有、、,其表现手法有、、。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窈窕..()好逑.()参差..()荇.菜()芼.()寤寐..()三、初读感知1、反复诵读,品味诗意。(1)听录音,学生跟读,教师正音。(2)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朗读时的停顿,都是两

个字一停顿,停顿时间根据情感需要可长可短。(3)学生齐读。2、对照注释,解释下列重点实词,并说说诗的大意。关关雎鸠:洲:窈窕:逑:流:寤寐:服:友:芼:乐:试着写下诗的大意:示例: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岛上。文静秀

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四、再读探讨文章内容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什么人+什么事)2、诗中青年男子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一见钟情——()——()五、品读全诗,研讨本文写作特色。1、《诗经》的主要艺术手法有赋、比、兴,请思考:本诗

从“关关雎鸠”写起,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2、仔细阅读诗歌的二、四、五章,看看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你能体会到这样写的妙处吗?说说你的看法。六、总结并尝试背诵【巩固提升】一、文学常识填空。1、《诗经》是“五

经”之一,“五经”分别是《诗经》、、、、。2、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二、选择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

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三、阅读《关雎》,回答下列问题。1、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2、本诗以雎鸠、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3、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4、本

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9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