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核舟记》导学案9-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42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1 页
  • 大小 33.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1课《核舟记》导学案9-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进行离线阅读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00 元
【这是免费文档,可以免费下载】
/ 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1课《核舟记》导学案9-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1)页,3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4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3核舟记(答案)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本文细致地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赞美了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3、理清文章的结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总起(1

)——分述(2-5)——总结(6)总起(1):介绍了王叔远雕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点明了“核舟”的主题。分述(2-5):具体介绍了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第2段:船中间(船舱):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布

局。第3段:船头(游览者):三个游览者的外貌和神情。第4段:船尾(舟子):舟子的神态、动作。第5段船背::题名和印章。分述部分是按照由由正面到背面,由主到次的顺序去说明的。总结(6):概括全文,赞颂技艺之精湛。是按照

空间顺序写的。三、合作探究1、第2段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以核舟“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小跟船舱及小窗景物之多之细相对照,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奇巧”。2、

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表现他们豁达、豪放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3、从作者对佛印的

神态、动作的刻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一个不拘于世俗礼法、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与苏黄衣冠整齐形成对照。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5、文中第三段介绍

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6、你从第3、5段中的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如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珠可历历数也。”“细若蚊足,钩画

了了。”7、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8、从全文看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事物繁多③刻物情态毕备9、在第6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对船上的事

物进行不厌其烦的点数和说明?强调了核舟的体积之小,让人对小小核舟所刻人、物之丰富叹为观止。2.根据课文默写:(1)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2)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从第一段文字中找

)的精湛技艺。(3)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嘻,技亦灵怪矣哉(4)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