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核舟记》导学案4-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48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45.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1课《核舟记》导学案4-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1课《核舟记》导学案4-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1课《核舟记》导学案4-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4)页,4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4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3、《核舟记》导学案掌握“记”的知识:“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了解大苏游赤壁一事:大苏,即苏轼,又名苏东坡,后人习惯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

轼和他的弟弟苏辙。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名无实的官职,实际是流放;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著名的前后

《赤壁赋》。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苏武在这两次游览中未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雕刻品“核舟”就是用文坛上的这个掌故作题材的。一、【自主预习案】1、文学常识填空。《核舟记》选自()编辑的《》。作者是(

)人。,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文。2、给下列字注音。罔()贻()有奇()黍()糁()髯()椎髻()膝()楫()不属()3、重点词语释义。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罔不:因势象形:尝:贻:高可()二黍许:峨冠:其两膝相比者:绝类:诎

:若听茶声然:钩画了了:盖简桃核修狭:4、下面句中有没有通假字,说出本字并解释其含义。(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诎右臂支船(3)左手倚一衡木(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5、结合语境解释加点字的含义,整理文中一字多义的例句。(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为:为宫室、器

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3)可: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4)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6.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中轩敞者为舱,箬

篷覆之。(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5)苏、黄共阅一手卷。(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二●课内语段阅读。(一)船

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交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

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峨冠guānB.手卷juànC.不属shǔD.矫jiāo首昂视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绝类弥勒(绝):很B.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C.如有所语(如):比如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3.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

不同的一项是()A.诎右臂支船(诎)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D.绝类弥勒(类)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B.中轩敞者为舱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D.其人视端容寂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苏、黄共阅一手卷译文

:(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

状,各有各的情态。)(二)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

之。6.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7.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A.列数字B.打比方C.作比较D.分类别8.第2至3句的

说明顺序是。9.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三、用“/”给下列句子划出朗读节奏。⑴虞山/王毅叔远甫/刻。⑵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四、写出下列字的意思1.

.罔不因势象形(顺着)2.尝贻余核舟一(赠)3.盖大苏泛赤壁云(句首表示推测语气)4.启窗而观(打开)5.其两膝相比者(靠近)6.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7.其人视端容寂(视线)(神色)8.其船背稍夷(平)9.钩画了了(清清楚楚)五、找出下列句中的通

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诎右臂支船(.通“屈”弯曲)3.左手倚一衡木(通“横”)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父”,男子的美)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拣”挑选)六、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①木:能以径寸之木(木头)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以

至鸟兽、木石(树木)文曰“初平山人”(是)③奇:明有奇巧人(奇异)④有:明有奇巧人(动词表示存在)长约八分有奇(零数长约八分有奇(通又)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示并列)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启窗而观(表示顺承)为人五;为窗八(雕刻)而计其长曾

不盈寸(表示转折)⑦可:高可二黍许(大约)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气词)珠可历历数也(可以)此中人语云(说)七、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诎:通“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5)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梳着椎形发髻)八、按要求填空1.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作者是,字子敬,明末嘉善人。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苏轼。“”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是《赤壁赋》中的句子。3.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4.“启窗而

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灵活精致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5.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6.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7.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九、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

象形,各具情态。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3.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十、课内阅读(一)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2.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A.列数字B.

打比方C.作比较D.分类别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4.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二)(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林嗣环《口技》(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

《核舟记》1.填空。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张潮__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甲文段以“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2分)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会宾客大

宴会:_②罔不因势象形罔: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译文: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译文:4.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

侧面描写的句子。(2分)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