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0课《小石潭记》导学案12-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4)页,9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4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稿一、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虚词,通解全文。2.按照游览的顺序,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
。3.体会作者的感情,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现在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
政,为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宪宗即位,柳宗元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零陵)司马。在永州10年,艰苦生活的磨练,辛勤的创作,使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元和10年(815),柳宗元奉诏回京,但旋即又改
贬为柳州(现在属广西)刺史。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除弊的好事,如释放奴婢、组织开垦荒地、兴办学堂、破除迷信落后风俗、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等。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
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宗元集》。2.文体介绍:“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
《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二.自主学习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佩()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
、解释词语。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下见小潭下: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⑷皆若空游无所依空:___________⑸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____________蛇:___________⑹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⑺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凄:____
________寒:___________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1)以:①全石以为底()②卷石底以出()③以其境过清()(2)为:①全石以为底()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3)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②以其境过清()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
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4)差:①参差披拂()②其岸势犬牙差互()(5)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③不
可知其源()(6)而:①潭西南而望()②乃记之而去()(7)从:①从小丘西行()②隶而从者()(8)乐:①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②……似与游者相乐。()4.古今异义。(1)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小生: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面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句: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整体感知文章1、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2、根据课文段落,分析各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第一段描写了、、以及
潭边的。第二段描写了和。表现潭水的特点。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的岸势的来写。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中的气氛。二、合作学习,探究文本。1.第一段: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对景物的描写运用怎样的写法?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
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2.第二段: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从文中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3、根据
要求填空。直接写潭水的句子是间接写潭水的句子是4、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写鱼静态的句子。写鱼动态的句子。写鱼情态的句子。5、第三段:描写潭的水源,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作者是怎样描写
潭上景物的?6、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三、品味揣摩,领悟情感1、“乐”在文中出现几次,请找出来。2、作者“乐”的原因何在?请抓住有关的语句仔细的揣摩,然后作出分析。3、作
者为何由“乐”变“凄”?同样请抓住有关的句子并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来作分析4、文中笔笔是写景,我们却是处处能见情,请你说说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回忆过去我们学过的文章,哪些还是用了此种写法的?四、你也学过不少描写景
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五、课堂小结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文中调动各种技法营造小石潭幽清秀美的景致:有移步换景,有定点特写;有简笔勾勒,有浓墨
重彩;有动静相生,有化静为动;有正面烘托,有侧面映衬;有融情入景,有因情造景……这些手法值得我们借鉴。柳宗元的个人遭遇,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可以借此了解一千多年前知识分子的立身处世,间接接触社会,丰富人生阅历。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
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第三课时反馈检测: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篁竹(huánɡ)清冽(l
iè)B.为坻(chí)为嵁(kān)C.参差(cēncī)佁然(yǐ)D.俶尔(shū)翕忽(xī)2.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著名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_______________。他
在做永州司马时写下了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是第四篇。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_______________,是属于__________的范畴。中考练笔:1.解释下
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2)伐竹取道伐:(3)佁然不动佁然:(4)其岸势犬牙差互差互: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B、不
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5、《小石潭记》和《
记承天寺夜游》都是作者在被贬期间写出的佳作,试比较两人情感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