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小石潭记》PPT课件3-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PPT
  • 阅读 62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196.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0课《小石潭记》PPT课件3-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0课《小石潭记》PPT课件3-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0课《小石潭记》PPT课件3-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0课《小石潭记》PPT课件3-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10课《小石潭记》PPT课件3-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0课《小石潭记》PPT课件3-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ppt,共(14)页,19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40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小石潭记—柳宗元简介作者,背景,解题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

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简介作者,背景,解题《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

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朗读课文,读准字音:1、篁竹()2、清冽()3、坻()4、嵁()5、佁然不动()6、俶尔()7、翕忽()8、寂寥()9、悄怆()10、幽邃

()自主学习根据注解疏通文意:隔()尤()以为底()以出()为坻()许()佁然()俶尔()翕忽()而望()斗折()寥()以其境过清()记之()(1)古今异义。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小生:(古)年轻

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2)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可:①潭中

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3)翻译: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①闻水声,如鸣佩环。()②皆若空游无所依。()③似与游者相乐。()④天涯若比邻。()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层次: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

经过,描绘小石潭的概貌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第四段:写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第五段:交代与作者同游者。合作探究:再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品读赏析:(1)文中的“动”与“静”点拨:①游鱼:“怡然不动”及“俶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②小溪:就小溪本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

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2)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

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3)文中的“景”与“情”点拨: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

,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

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4)文中的“镜头”与“画面”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课堂小练笔:文中美景多多,你认为哪一景最美?请你选出其中一景,以导游者的口吻,用自己的语言向游客作一介绍。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