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5-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46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39.0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5-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5-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5-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4)页,3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3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进行学习,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内容。2、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美。3、体会作者通过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寄托着作者自己理想的写作意图,认识作

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教学重点】: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美。【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教学方法】:朗读、研讨、品味、领悟【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资料):陶渊明

(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四十一岁辞官回家后,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

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师: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期,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战争频发、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桃花源记。我们现在有个成语叫“世外桃源”,就出自这篇文章,那么作

者描绘的桃花源是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二、读课文。1、读准字音:(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其余生听读并画读错的字。(2)生点评,指出容易读错的字词,老师明确正确读音。2、读出长句节奏和文言语感:(1)

播放课文朗读语音,学生听读,感受并画出长句节奏。(2)请学生画出下列句子节奏。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齐读课文,读出文言语感。3

、读懂课文(1)讨论:预习中遇到的疑难字词,小组讨论。(2)把全班分成两大组,相互提问。(内容是词、句、文意理解。提问方点评)(3)老师出示重点词语,检查学生学习情况。4、复述课文。(1)师:本文表达方式:记叙,本文记叙的六要素分别是什么?(2)文章围绕桃花源,如何安排故事情

节的?师明确(板书):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寻找桃花源(3)请学生安记叙六要素和故事情节,复述课文。三、加深理解。1.理解、分析。(1)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是(),并简要说明理由。A.渔人是无意之中发现桃源的,渔人进入桃源后,发现桃源人生活

得并不快乐。B.桃源人对外面发生的事情很清楚,无论秦、汉,还是魏晋,更别说其他的事情了。C.桃源人都很热情好客,渔人进入桃源后,受到了桃源人热情的款待,并对外面发生过的事情一无所知。D.桃源环境优美,百姓和睦、生活快乐,对外面来的人都不欢迎。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用原文句

子回答下列问题。(1)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2)渔人如何进入桃花源的?(3)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象?(4)桃源人是怎样对待外面进来的渔人的?(5)桃源人是怎样来到桃源的?为什么来这里?(6)渔人离开桃源后,又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四、小结五、作业1.归纳整理本课重点文言词。

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体会、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1)探讨一:请你用一个词语概括桃花源给你留下的印象师:假如让你用一个词语概括桃花源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会用哪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环境优美,百姓和乐,热情好客、地方神奇)格式:我认为桃花源,我从可以看出

.”(预设):“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美、生活平静美)“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百姓和乐)“往来种作”(和平劳动之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文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2)探讨二:结合陶渊明的时代背景说说,陶渊明所描写的桃源和他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3)小结: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给我们描绘出一个没有战争纷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作,百姓安居乐业的一个理想的、人人向往的地方。二、探究主题师:桃花源如此美好,怪

不得引得人们无限遐想,那它究竟存不存在呢?1、存不存在?请说出理由(开头和最后两段)预设:存在:在那时,人烟稀少,没有被发现的地方不是没有。不存在:“忽逢桃花林”“不足为外人道也”“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未果”“后虽无问津者”2、师:同学们

,如果细心阅读全文,就会感到作者处处在暗示这个桃源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社会里根本找不到,它再美丽,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国而已。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陶渊明写桃花源的用意何在?生

:阐述自己观点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如此美好的地方,在当时,应该说根本不存在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正是因为这样的理想社会不存在,作者才通过这篇文章来寄托了自己对那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这

也正是文章所表达的主题。三.拓展1.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说说陶渊明所描绘的桃源人的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相同之处?2、用你们的笔写写你理想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3.写完后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好的

当着全班同学读一读。四、课堂小结:五、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题。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