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桃花源记》导学案19-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4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31.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9课《桃花源记》导学案19-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9课《桃花源记》导学案19-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9课《桃花源记》导学案19-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4)页,3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36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八年级语文科(上)导学案课题:第21课《桃花源记》课时安

排:2课时主备人:复备人:________________教研组长审核:________教务处审批: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小组:________姓名: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交通”、“无论”等古今异义词和“咸”、“具”等文言副词的意义。2.了解文言文中省略句的用法。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4.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学习重点】目标1、3【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走进陶渊

明的精神世界。【导学流程】一、激情导入:(2分钟)二、自学感悟:(5分钟)1.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

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对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他所作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但也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代表作《归去来兮》《归园田居》《五柳先生

传》《桃花源记》等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豁(huò)然俨(yǎn)然阡(qiān)陌(mò)垂髫.(tiáo)邑(yì)人语.(yù)云落英缤纷..(bīn)(fēn)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缘溪行(沿着、顺着)渔人

甚异之(对……感到诧异)落英缤纷(繁多而错杂的样子)才通人(仅容一个人通过)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田间小路)悉如外人(全、都)妻子(妻子和子女)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境地)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

必说)便扶向路(沿、顺着)处处至之(做标记)诣太守(到)未果(没有实现)4.熟读全文,结合注释翻译全文。三、合作探究(10分钟)1.小组合作,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古今异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

e.com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2.根据注释翻译全文,重点翻译下列句子。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

、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一类的东西。⑵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他们)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

他们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⑸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渔人的行踪。遇桃林、访桃林、寻桃林四、小组

展评:(10分钟)1.第1题,各小组之间竞赛,看谁找得多,快、准。2.第2题,老师抽查,各小组抢答。3.第3题,老师适时点拨。五、检测小结:(8分钟)1.用人称词补充下列省略句①(渔人)便舍船,从口入②(村人)便要(渔人)还家2.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D)A.俨.然(yǎn)语.云(yù)皆叹惋.(wǎn)豁.然开朗(huò)B.垂髫.(tiáo)邑.人(yì)及郡.下(jùn)便要.还家(yào)C.阡陌.(mò)屋舍.(shě)诣.太

守(yì)无论魏晋.(jìn)D.平旷.(kuàng)怡.然(yí)刘子骥.(jì)男女衣着.(zhuó)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C)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

六:拓展提高:(2分钟)《桃花源记》令如今的武陵桃源名声大振,想想看当游客离开时,桃源人还会想过去一样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吗?假如你是桃花源人,你会张贴一条怎样的标语迎接天下游客?他们会说:“欢迎下次再来!”标

语:让民众走进桃源,让桃源走向世界!/世界桃源,心灵驿站!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桃花源记》(第2课时)二、激情导入:(2分钟)二、自

学感悟:(5分钟)复习重点句子翻译,背诵第1-3段。三、合作探究(10分钟)1.阅读第2、3段,用文中句子回答下列问题。⑴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⑵描写桃花源里环境安宁、和平的句子: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⑶体现桃花源人幸福快乐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体现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

家,皆出酒食。2.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什么画面?,请你用“这里的美,你看(听)”句式任选一个景点来描绘。(1)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颗别的树,一眼望去,就想是一片粉色的彩霞。地上

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彩蝶。(2)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际,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田野里,牛羊在安闲地吃草,溪水在静静地流淌,清风将柳树轻轻飘扬。(3)田池美。你看

:田地肥美,庄家茁壮成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莲花舒展着宽大的荷叶,蜻蜓静静地停在荷叶边上。(4)民风淳朴(人美)。你看,男耕女织,和谐亲密,老人、小孩都怡然自乐。对素不相识的渔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3.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

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令人信服。而后又说“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则使人觉得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作者以此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部编版教师之家:ww

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

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他描写这一世外桃源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生活宁静、和乐、富足,自由平等的生活环境。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成语:世外桃源四、小组展评:(10分钟

)1.第1题各小组抢答。2.第2题,教师任点4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点评或补充。3.第3、4题老师点拨。五、检测小结:(8分钟)1.阅读课文第2-3段,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

此之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B.村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C.村人皆“皆叹惋”,是因为他们听渔人叙述了来此的经过。D.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2.分析全文,下列说法正

确的一项是(C)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陶渊明。B.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平铺直叙。C.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D.文

章结尾写南阳刘子骥探访桃花源未果,终是为了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六、拓展提高:(2分钟)文章结尾说刘子骥计划寻找桃花源,却未能实现,假如刘子骥不“病终”,他会找到桃花源吗?请简述理由。不会。因为桃花源诗作者虚构的美好社会景象,他借此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现实中时根本没有的。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