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习题4-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59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37.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习题4-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习题4-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习题4-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4)页,3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2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语文:第18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4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鸟tún()目2.chánchú()()3.xié()带4.潮xī()5.领yù()6.yǎn()射7.二氧化guī()8.排chì()二、找出每组字

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1.()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2.()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三、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1.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2.褶皱()____________________3.追溯()

____________________4.劫难()____________________四、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

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五、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

“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

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六、阅读(一)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

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

之谜。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

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

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1.“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2.“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3.什么是泛大陆?4.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5.“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那时指________。6.试分析下列句

中加粗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二)大陆漂移人类在古代就(甲)“地可动山可摇”。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乙)了大陆漂移的假说,认

为较轻的大陆地壳可以在较重的大洋地壳上做大尺度的水平漂移,遂造成了今天这样的海陆分布。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丙)了海底扩张说。(丁)海底扩张说和大陆漂移说,进而形成了板块构造说。这种假说认为,地壳(其平均厚度约50千米)和上地幔(

厚度100多千米)一起组成地球坚固的外层——岩石圈,其下是易于发生蠕变的软流圈(大约到700千米深处)。岩石圈并非是完整的一块,它被一些活动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

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万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知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

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兼而有之。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

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孤岛、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1.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A.懂得提出出现参照B.发现创立形成参照C.发现提出形成结合D.

懂得创立出现结合2.“板块构造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从全文看,这句话是指()A.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移动。B.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C.板块移动是大陆

漂移的动力。D.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4.本文拟分成三层,用“‖”在文中标记出来。(三)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么,大陆为什么会移动呢?科学研究证明,原因在地球的内部。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三个圈

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厚度在海洋下约为7.2公里,在陆地大约为40公里。地壳下面是地幔,其厚度大约为2865公里,地幔下面是地核——2270公里厚的熔铁外核和直径大约为2400公里的内核。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

以仍呈现固态。到目前为此,大部分人仍认为,地球上大陆移动(也称大陆漂移)的原因在于地幔上部产生的热对流,而热源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但是最新研究成果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使用金刚石和钻枪模拟地核压力的实验,并用钻石、红宝石、激光束和特殊子弹时铁

加压和升温,模拟确定铁在地核压力下的熔点,得出结论认为:地核温度为6880℃,不仅较以前人们认为的2700~3700℃要高几千度,而且较太阳的表层温度5760℃还高。而以前对地核温度的估计,是根据对地幔的熔岩进行温度测量后使用类推法而得出的。新的实验说明,形成被称

作大陆漂移或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的热源是地核,而不是地核上面的地幔。这就是说,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这给我们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提供了新的线索。新计算的地核温度说明,地幔和外核的中间地带的作用就像一个压力锅,它使绝大部分地核热量

不能释放出来,但却又允许少量热量溢出,使地幔在称作热对流的过程中缓慢沸腾,在沸腾时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从而引起地壳的运动,造成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的爆发。也就是说,地球上大陆移动的原因是由于整个地幔

的对流。新计算出的地核温度还说明,这个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而是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由气体、尘埃和大块物质的碰撞而产生的,这些物质组成了早期的太阳系。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词。地幔():地核():蜕

变():2.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为什么选用铁来进行实验?3.“大陆移动”、“大陆漂移”在第四段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什么?4.第五段中画线的词“沸腾”,通常是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在本文中特指什么现象?5.

对地核温度的断定,文中有两个数据,一个是2700~3700℃,一个是6880℃,哪一个可信度高?为什么?6.关于大陆移动的原因,新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理论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几项理论不存在争议的一项是()A.只有地幔上部才有热对流。B.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C.地核的

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D.地核的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固态。7.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参考答案】一、1.臀2.蟾蜍3.携4.汐5.域6.衍7.硅8.斥二、1.B2.D三、1.fèng;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2.zhězhòu;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

成的弯曲。3.sù;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4.jié;灾难;灾祸。四、1.作比较2.举例子3.打比方4.分类别五、1.√2.√3.×4.√六、(一)1.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

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中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2.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

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3.板块的漂移,使地球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这个主要陆地就被称为泛大陆。4.逻辑顺序5.泛大陆时期6.(1)“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仍然有些疑难

问题无从解决。由此可以体会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与准确,符合事实。(2)“似乎”有好像的意思,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假想。如果没有“似乎”一词,就表示十分了解当时恐龙所生活的环境,与事实不

相符合,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二)1.C2.这种假说认为,地壳和上地幔组成岩石圈,岩石圈被活动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3.D4.第一层:从开头到“进而形成了板块构造说”。第二层:从“这种假说认为”到“或兼而有之”。第三层:从“板块构造说是大陆

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到结束。(三)1.màn,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hé,地球的中心部分。tuì,发生质变。2.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之所以选用铁来进行实验,是因为地核的外核是熔铁。3.“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4.在本文

中特指在地幔热对流过程中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的现象。5.后者可信;因为前者是用类推法估计的,后者是用模拟实验得出的。6.D7.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引资料、打比方。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