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教学设计1-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50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19.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教学设计1-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教学设计1-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教学设计1-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3)页,1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20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被压扁的沙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1、比较阅读:这两篇短文都谈及恐龙的灭绝,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角度,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简明精练,逻辑性强。教学过程:旧课导入《恐龙无处不在》通过南极发现恐龙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从而证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

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那《被压扁的沙子》是否也与恐龙的谜案有关系呢?让我们先来阅读一遍这篇短文。质疑讨论出示问题: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2.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讨论明确:(

1).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

,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2).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论:无疑是撞击毁灭了恐龙。3.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好不好吗?讨论明确: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

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对比阅读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

、说明语言方面比较)a.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b.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在》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证明斯石英

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在》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区别。除此以外,还有“打比

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c.说明的角度:《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d.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拓展练习分组自由讨论:1、“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

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2、由本文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你有所启发?培养创造力需要哪些思维能力?明确:多角度看问题,联想与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