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2-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86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106.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2-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2-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2-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5)页,10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1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16大自然的语言班级______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上课时间1

.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习有条理地说明事理。3.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

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

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第一课时积累字词,整体把握。1.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①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②常见的说

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③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④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准确、简练、平实、生动等⑤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

;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2.读准字音。课时要点资料链接学习目标自主学习重点难点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

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翩.然piān簌.簌sù连翘.qiáo萌.生méng草长莺.飞yīng孕.育yùn载.途zài农谚.yàn竺.可桢.zhúzhēn销声匿.迹nì3.解释词义。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次第:一个挨一个地。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

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悬殊:相差很远。风雪载途:风雪满路。载途:满路、遍地。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年年如是:每一年都像这样。是,此,这。孕育:怀胎生育,这里指生长。周而复始:一个周期结束又重新开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籁籁:纷纷落下的样子。草木荣枯:草木盛衰。荣,草木茂盛。

衰草连天:遍地是衰草。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①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②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

义?③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④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明确:①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②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③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④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

)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2.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

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合作探究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

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属于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2.6~10段按照由到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标志词有、、、,显得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物候知识事理逻辑主要次要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第二课时揣摩语言1.选词填空。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清醒、苏醒、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连续、陆续)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悄然、欣然、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纷纷、刷刷、簌簌)的落下来。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拟人)②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比喻)③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

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①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下定义)②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

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③第6-9段总体上来看,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分类别)④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

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课时要点自主学习课后反思巩固提升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1.

文中哪些语句生动典雅?请摘录两处,并稍作赏析。①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

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③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恰当、形象,透露出喜爱之

情。)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显得口语化。)⑤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

落下”,“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形象、典雅,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⑥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⑦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

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迎接”一词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热、善解无意的天使。)⑧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⑨用“传

语”“暗示”“唱歌”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拟人生动。⑩用“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说成催促农民及时耕作的话,十分形象生动。2.文中哪些用词科学准确?请摘录两处,并稍作赏析。①“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起限制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②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准确地说明了存在四季分明的地方。③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④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⑤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

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合作探究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明确:加粗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

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1.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①“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②“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

种瓜”的时间。③“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④“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⑤“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⑥“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

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

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齐读诗歌,理解诗意: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

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课后反思巩固提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