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灯笼》导学案3-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103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47.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4课《灯笼》导学案3-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4课《灯笼》导学案3-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2)页,4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13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广兴洲中学八年级导学案科目:_________编者:___________教出时间:_____年____月____日审核人: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帮扶对子签名:______

课题灯笼吴伯箫预习困惑学习目标1.了解这篇文章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2.学习本文妙用修辞的写作手法。3.感受作者的细腻情感。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妙用修辞的写作手法。2.感受作者的细腻情感。基础知识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加油!作者简介:吴伯箫(

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一生作品200多篇,较著名的作品有《山屋》《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等,主要散文集有《羽书》《北极星》《忘年》等;译作有海涅的《波罗的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吴伯箫散文选》。吴伯箫散文以其绵

长、深厚、浓烈的情思见长,显示出他特别深沉的特色。这是长期的生活体验造成的。他不像某些人那样,只有一点生活感受就写出洋洋大文。他很善于从生活的沙里提取黄金,加以熔冶。吴伯箫散文庄严、明净、精到的哲理,表现出他的深刻性,这是与他独特

的情思相联系的。只有情浓,才能理壮;只有情切,才能理真;只有情长,才能理足。吴伯箫散文的质朴,是多方面的,叙述是质朴的,描写是质朴的,抒情和议论也是质朴的。他的散文,如同“无花果”,没有鲜艳的花朵,但却悄悄地结出老熟的果实。一、积累词

语:恐吓()神龛()犬吠()争讼()斡()旋熙()然怅惘()锵()然霍骠()1.斡旋:2.垂珠联珑:3.未始:4.幽悄:5.吹角连营:二、初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1、默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学习活动展示交流小组快乐合作,对子帮扶,同学们大胆展示!相信

自己!三、细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1.文章第①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2.第④段一句话单独成段有何作用?3.村头挂灯笼有什么作用?4.“雪夜入……马前卒”。分析这两句话。5.结合文意,分析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观点态度?6.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拓展延伸努力完成,你会变得更优秀!四、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效果“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赏析这句话。教后反思1.斡旋:调停,调解。2.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弟的奢华。3.未始:未

必。4.幽悄:幽深寂静5.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第一部分(①)作者回忆自己记忆中有关灯笼的美好记忆和情节。第二部分(2—11):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第三部分(12):深化主题,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赏析这句话。【答案】将“飞蛾扑火”与小孩子对火的喜爱进行类比,强调了小孩子对火、亮喜欢之强烈。使内容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6.文章第①段叙写

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答案】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作铺垫。7.第④段一句话单独成段有何作用?【答案】本题运用中间句(段)作

用分析法。这是“我”慈母口中经常吩咐“我”的一句话,属于语言描写,这句话对为生活在外挣扎的“我”来说是美好的回忆和极大的慰藉。强调了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并引出下文“我”对小时候上灯学的回忆。8.村头挂灯笼有什么作用?【答案】1.有行好的意思。2.孤行客“四面虚惊”的时候

得到慰藉。9.“雪夜入……马前卒”。分析这两句话。【答案】采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借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作者也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5.【答案】作者

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能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6.结合文意

,分析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情感探究】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答案】作者喜欢灯笼的过程是一个感情与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

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灯笼引出话题——喜欢灯笼回忆内容——描绘灯笼抒发情怀——热爱祖国层层深入*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