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3-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48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31.0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3-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3-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3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3-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4)页,3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0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镇安县茅坪中学魏群谢文主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美。2.品读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3.体会作者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方法:情境导

入法、诵读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导入语)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地。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在那里却

产生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今天,我们将走进黄土高原,走进安塞腰鼓,看看那群“朴实”“沉稳”的陕北汉子,他们用安塞腰鼓向世人诉说了什么?陕北作家刘成章又是怎么来诠释它的呢?我们一起走进《安塞腰鼓》。2、简介安塞腰鼓3、预习

检测。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师生合作演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教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4段由男生读,5至27段由老师读,28至30段由女生读。朗读指导:1-4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5—27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

。28—30段:语速较舒缓,语调轻柔。2.速度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注:可填写词语、短语、句子,可选用文中内容,也可以是自己的理解。)参考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惊心动魄”“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等等。三、再读课文,寻找美感。教师:这

么好的安塞腰鼓,我们没法亲见,可我们可以通过大声的朗读,借助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去再现那宏伟壮观的场面,去倾听那雄壮激越的声响,去目睹那击鼓后生们强健的风姿,去饱览那令人心醉神秘的绮丽舞姿。请用“我发现了的美,你听(看)”为开头,有感情

的诵读精彩片段。示例: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

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击鼓的后生美

,你看他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使你……四、深入探讨,问题探究1.安塞腰鼓有如此多的美感,你认为作者在歌颂什么?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交流后归纳:1)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2)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3)歌颂阳刚之美;(4)人

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的活着……2.作者是怎样把安塞腰鼓的美感用文字呈现的?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注:从修辞、句式等方面分析)讨论交流后总结:大量的运用排比、比喻和反复的修辞,语句多用短句,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五、课堂小结“安塞腰鼓”是

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陕北高原是连接中原农业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边关要地:秦朝时大将军蒙恬率兵驻守,防止匈奴入侵;北宋时文臣武将们在此抵御西夏人入侵;明朝时几乎承担了北方边境的一半以上的防务……可以说,“安

塞腰鼓”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20世纪以来“安塞腰鼓”由原来纯民间的广场文化形式,渐渐走入庙堂,进入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视野。尤其是“第五代导演”陈凯歌的《黄土地》中的“安塞腰

鼓”征服了西欧观众的心灵。某种意义上,“安塞腰鼓”所释放出的能量,不仅仅是陕北这块古老的黄土地的地域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让我们热爱安塞腰鼓吧!让我们继续传承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

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吧!六、作业布置:搜集三至四种民间艺术,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