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3课《安塞腰鼓》导学案1-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2)页,2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90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科目:七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17、《安塞腰鼓》时间:年月日总课时序号:主备人:cys授课人:课型:新授课预
习导学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晦暗羁绊冗杂蓦然烧灼亢奋辐射搏击淋漓惊心动魄叹为观止戛然而止2、作者简介:,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3、背景
链接: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
等特点。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
爱,而且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安塞腰鼓从农村打到城市;从黄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从农家小院打到天安门前;从自编自演走向电影电视屏幕;从农运会打到亚运会;从陕北的穷山沟走上世界领奖台。安塞腰鼓以它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打遍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学学习习目目标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
,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精讲释疑1.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2.按照时间顺序将文章分为
三部分。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部编版教师之家:www.renjiaoshe.com客服QQ29449374793.第二部分是从哪四个方面来描写腰鼓表演的美?这四个角度的分水
岭都是一句话,请找出。4.“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请用“好在„„„„,你看(听)„„”句式叙述。5.作者描绘这样“好”的安塞腰鼓想表达什么?语言品析寻找文中的语言美1.腰鼓的表演美。A.火烈的舞蹈场面美。B.激越的鼓声美
。C.击鼓的后生美。D.变幻的舞姿美。2.文章的形式美。A.结构美。美在首尾呼应,中间部分又分别以“好一个安塞腰鼓”分为四层,层次清晰、重点突出。B.句式美。“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
用得美,美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美,美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C.修辞美。排比美,美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
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比喻美,美在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反复美,美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D.写法美。美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以动写静美,美在更加突出了
鼓声停止后的寂静。拓展延伸6.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